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1
每天早晨,当我们从床上爬起时,崭新的一天就开始了。用自来水洗漱完毕,吃过高压锅煮出的饭,坐电梯下楼,乘汽车去上学,这一切现代化的生活,都是科学带给我们的。而科学,又是无数科学家不断探索、实践出来的。我对科学家的事迹十分感兴趣,在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科学家故事一百个》。
书中介绍了一百多位科学家生动有趣的故事,他们既有古代科学家,也有近现代科学家;既有中国的科学家,也有外国科学家;所涉及的科学领域也很广泛,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等等学科。但是我发现这些科学家有着很多相似的优秀品格。
科学家是勤奋的,惜时如金。就像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她读大学期间,每天晚上都到图书馆看书直到深夜。当她有了女儿,她几乎没有时间照料孩子,只能一边啃着干面包,一边抱着女儿在实验室里喂奶。居里夫人兼做着科学家、工人和母亲的工作。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居里夫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她一生中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被誉为“镭的母亲”,她生命中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直到她临死前,还在做科学实验,人们劝她休息,她却说:“我的生活是不能离开实验室的。”
科学家是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的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电灯、电话机、发电机、电动机……这些了不起的.发明直到现在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经历了艰苦的过程,他差不多花费了2年的时间发明电灯,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最后才选定了合适的灯丝。
科学家是勇敢而坚定的,为了捍卫真理不惜牺牲自己。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塞尔维特等许多科学家,因为尊重科学事实,敢于向传统理论挑战,而受到了教会的迫害。面对死亡的威胁,科学家们毫不动摇,许多人为科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真理是不朽的,真理最终战胜了强权。
科学家们是伟大的,如果没有这些了不起的科学家,我们今天可能还生活在愚昧无知之中,而不会有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的精神,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2
今年暑假,休息时间很长,怎样安排调皮好动的我呢?恰巧学校介绍了个“暑期亲子读书活动”,我和妈妈积极响应。于是我又缠着妈妈到新华书店去买书。妈妈回家一看,我的课外书已经把我的小小写字台挤得满满的了,简直就是“书多为患”。就想出了个好办法:上网找书。最后,她收集了很多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做成了一本小小的“电脑书”给我看。我觉得新鲜极了,就和妈妈一起认真地看了起来,每看完一个故事,我们就交流各自的想法。现在我和妈妈一起将我们的读书过程记录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电脑书”的总名:《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妈妈的开场白:儿子,妈妈帮你搜集的这些著名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希望你能认真地阅读并记住他们。想想看,自己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一、《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故事简介: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老师叫他们每人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交上去了,爱因斯坦没做好,第二天才上交。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立即遭来了老师和同学的一阵耻笑:“这世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爱因斯坦红着脸对老师说,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并说,第三个小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我的感想:我觉得故事里的爱因斯坦他做事情很认真,虽然做得不太好,可是还是一次次地去做,脾气一点也不急,结果他的勇气感动了老师和同学。
妈妈的感想:是的,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爱因斯坦的韧性,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就要继续努力,不求最好,力求更好。
二、《居里夫人和镭》
故事简介: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有一天,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化学家,提炼出了镭。她就是居里夫人。
我的感想:我觉得故事里的居里夫人很厉害,听说世界上女的科学家很少的。我想这跟她从小就专心学习有关系,结果长大了就比很多男孩子都还厉害了。
妈妈的感想:是啊,学习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学到比别人多的知识,长大后才能做出比别人大的成就。
三、《牛顿和地球引力》
故事简介: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园里观赏月亮。他仰望苍穹,思索着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转而不会掉落下来。忽然,有个东西打在了他的头上。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熟透的大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最后他取得了重大发现。他就是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这一年,他才24岁。
我的感想:如果苹果掉在我头上,可能我是从来不会去想为什么会掉在我头上的。可是牛顿跟我不一样,我们认为不奇怪的东西,他就偏偏觉得很奇怪,而且要想破脑袋也要弄个清楚明白。我想这可能就是他为什么能成为科学家的原因吧。
妈妈的感想:你说得太好了,跟妈妈想到一块儿去了,那妈妈就不多说了。
四、《霍金小时候的故事》
故事简介: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我的感想:霍金小时候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不能看不起班里像他一样的同学,不能欺负他,骂他,可能他们现在啊“笨”一点,可是长大了比我们还厉害。当别人嘲笑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伤心泄气。
妈妈的感想:是的,“笨鸟”也有“先飞”的时候,但是前提是,他们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比别人的爸爸妈妈可能要智慧一些,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更是充满了爱和宽容,这样才能让霍金这样的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五、其他科学家的故事
《张衡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张衡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结果他成了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么好啊!所以我们也要从小就要爱观察,爱动脑筋,爱研究,这样就会有很大的发现。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喜欢一件事情,找准了一个目标,就要坚定地、有信心的走下去,而且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这样我们才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
我的小结语:
妈妈,今天你找来的这些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更多的道理:
一是,我们小时候一定要爱学习,爱看书,学到了很多的知识,长大后才能用出来;
二是,我们要从小爱观察,爱思考,就会发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三是,当别人瞧不起我们的时候,欺负我们的时候,不能太伤心,不放弃,要坚持下去,更加努力,要做得比别人更好,让他们服气。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3
这个假期我和妈妈阅读了《叶永烈讲一百个科学家的故事》读了这本书后,我和妈妈从那一百个科学家的故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使我们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百多位重要人物。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专业精神又有持久的毅力。如果说人一生下来真的存在天赋的话,他们的天赋都是在于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存在的价值。即使牺牲生命,和其它乐趣,或者遭受苦难也无怨无悔。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和妈妈常常被科学家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我和妈妈也常常私下讨论,原来人生的`成功之路靠的是自觉自悟。而不是在爸爸妈妈的威逼下苦读出来的,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感悟,他们的成功除了拥有梦想之外还与他们对理想的执着的程度,及他们付出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拿爱迪生来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凭靠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创造了20xx多种发明。他享年84岁8个月零7天,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个发明,正是有了这些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像爱迪生那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很多,妈妈对我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达到目标不罢休,不怕困难的精神”。虽然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因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之九十九的汗水换来的。
再看看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做到一半就不做了,遇到困难就退缩,总是半途而废;总是觉得现在生活很好,没有对生活的渴望性和积极奋斗的精神。就拿我来说虽然学习倒也不错,但是只会读书没有自己的想象力,什么事情总是依赖父母,自理能力差。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4
很多同学都有自己崇拜的科学家,如:发明电话的诺贝尔;发明原子弹的爱因斯坦;发明孔灯的诸葛亮和发明固定连续摄影机的马莱……
我崇拜的科学家而是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
在爱迪生小时候,别人都叫他阿尔。小时候的阿尔很爱发问,常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很烦,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发问题的对象,如果他对于大人的答复感到不满时就会亲自去实验,例如有一次阿尔看到了一只母鸡在孵蛋,他就问妈妈为什么母鸡总是成天坐在那里呢?妈妈就告诉他母鸡在孵蛋,阿尔便想如果母鸡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过了几天爸爸妈妈发现阿尔一直蹲在木料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当家人发现阿尔在孵蛋的时候每个人都捧腹大笑了起来……
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做事情没有像爱迪生这样坚持不懈:每次,我做数学作业时碰到了一点点难处,心里就会想:管他呢,这题我回家再做!就这样,许多难题都是妈妈亲手帮我解决的,我根本没有去做。现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这几件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哦!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5
《科学家的故事》里许许多多古代和现代的科学家,他们的故事令我佩服,他们甚至都愿意用自己的生命献给科学。
这里有富兰克林、居里夫人、牛顿、爱因斯坦、华佗、蔡伦等等。他们都热爱科学,不迷信,遇到困难不退缩,正因为他们有这些精神才使他们成为杰出的科学家。读了这些故事,我感到很惭愧,比如高斯他小时候连买灯的'钱都没有,可他却非常用功,终于成为一个大数学家,我呢?现在住得舒服极了,可我却不往学习上钻,如果妈妈喊我写作业,我刚开始好好的,可过了一会儿,我就耐不住性子了,出来走走,或者口渴了要喝水,要么就是上厕所。现在,我才明白。
这本书还讲了牛顿小时候的故事,伽利略的故事和爱因斯坦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他们虽然有些地方不一样,但他们却都有一种精神,那就是热爱科学。他们从不骄傲,也不称自己就是最厉害的,正因为他们有了这些精神,才使人们赏识他们,佩服他们。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使我一生受益,那就是一篇关于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居里夫人小时候的一天,她的姐姐们来了,她的姐姐们为了捉弄她,故意在她面前打闹玩耍。可她却一点没分心,仍然专心致志地看一本书,两个钟头后,她看完了这本书。看完这篇故事后,让我想了很多,我想到了我,只要我写作业时有一点儿动静,我必定打开门看个究竟,读了这个故事,才使我明白。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的意思是:“小时候不努力,长大后就后悔了。所以我们得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刻苦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6
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只要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前进,总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些道理。
这本书里面讲了李时珍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毕昇在几个月内制成了几万个“活字”。祖冲之废寝忘食地算“圆周率”,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牛顿因被苹果砸到,才发现“万有引力”。爱迪生凭着心思细腻和心灵手巧,平均每十五天就发明一样东西。在这里我最喜欢的科学家是爱迪生和竺可祯,爱迪生他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凭着不懈地努力,最终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也因为有了他,世界才充满了亮光。中国气象之父——竺可祯,从小聪明好学,在美国留学八年,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培养了我国第一代气象学和地理学家。在他的努力下,我国从一个气象台都没有,到先后建立了40多个气象台和100多个雨量观察站。
从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让我明白了,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努力而诞生的。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努力超越自我,永不言败、永远向前的人。加油吧!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7
从小到大科学家的故事我们听的很多啦!在家时爸爸妈妈给我们讲,在校时老师给我们讲,这学期我就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这一本书,可每一回,读后的感觉都不一样。
这本书里一共介绍了53位伟大的科学家,有古代和现代的,有东方和西方的,他们就像璀璨的明珠被记载到历史的长河中。
居里夫人原名叫玛丽,是波兰人,她从小失去母亲,锻炼出了坚强的性格,学习认真刻苦,经常考第一,28岁时,她与居里结婚,开始了科学研究,主要研究的是铀射线,从而发现了镭,并且把它提炼出来,他们买不起含镭的铀矿石,只好利用沥青的残渣提炼,熬出0.12克的氧化镭,并精确的.测得了它的原子量,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1911年,居里夫人忍着失去丈夫的悲痛,继续科研,用钋、镭研究出了纯镭,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她获奖的钱捐给了贫困的学生,居里夫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无私奉献的品质,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我觉得《科学家的故事》是本好书,里面既名词解释,也有细节描写,我要逐一认真阅读,让科学家的优秀品质,鼓励我成长。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8
这几天,我读完了《科学家的成才故事》,合上书,深有感触。
这本书讲述了张衡、华佗、华罗庚、阿基米德、达尔文等一百位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介绍了他们的生活历程。让我感受了他们的奋斗和成功经验。
这本书里一百位科学家,其中最令我佩服的是华罗庚,他是数学上的强者。华罗庚学数学着了迷,他退学后,一边帮助爸爸看守小店,一边做数学题。有一次,一位顾客来买一包纸,顾客问:“这个多少钱?”华罗庚头也没抬说:“8687!”顾客吓了一跳:“啊?怎么这么贵呀?”华罗庚这才回过神来,如梦初醒。原来,华罗庚在算一道数学题,他还以为人家问他结果是多少,他把结果给报了上去,怪不得邻居们都叫他“罗呆子”。
读到此处,我不禁想到:正是因为华罗庚有这种“呆子”的精神,所以才在数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智力水平都是相当的`,但我们为什么没能取得像华罗庚那样的成就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主动学习、认真钻研的精神。
在平时,我也很喜欢数学,但我只满足于完成老师的作业,平时不愿意多做一道题目,缺少华罗庚这种学习的精神。除非爸爸命令我做,我才做一两道题,拿到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我也会思考,但不会像华罗庚那样痴迷。我想:这正是我和华罗庚之间的差距。
当然这本书里还有许许多多名人的故事,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不管是哪个科学家,都是认真学习才取得伟大成就的。所以,我也一定要努力学习,以后也做一名科学家。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9
我读完《科学家的故事》以后,我觉得一个人想成为一名真正很有用的人的话,就得从小打基础,或者是对一方面本来就很有兴趣和天赋,因为每一个科学家都是从小时候就打基础了,我想如果每一个科学家发明的每一件东西的背后都有几个小故事的话,一本书是写不完的,所以我想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好好学习,长大了就算当不了大人物,也可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记得在看书中关于爱迪生的文章时候,我知道了爱迪生有一次在火车上做实验的'时候,火车因为剧烈颤抖,使爱迪生准备做实验的实验品掉到了地下,引起了火灾,幸亏灭火及时,要不然整个火车就会着火,所以管理人员很生气,就狠狠地给了爱迪生一耳光,结果这一耳光打聋了爱迪生的左耳,不过爱迪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仍然发明了很多东西,一生拥有了1093个专利。我很敬佩爱迪生。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10
今天我看来一本科学介绍书,其中孟德尔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故事主要写了:小孟德尔的爸爸是果树栽培的行家,擅长给果树做嫁接。经过嫁接的果树不仅长得好,而且可以提前开花结果。在爸爸的影响下,小孟德尔也对果树嫁接产生了兴趣。这不,就在头一年的春天,爸爸把一株梅花嫁接在了一棵桃树上。结果第二年的初春,那株梅花竟然就开花了!而且花蕾特别多,花朵特别艳。“为什么会这样呢?”小孟德尔更加奇怪了,“梅花的树枝嫁接到桃树上,通过桃树的`树枝获得养料。为什么长得更好,花开得更多,更艳呢?”“这个呀,我也好奇过,琢磨过!”爸爸认真地说,“但我没念过多少书,琢磨不出来。我猜想,植物里一定有某种比养料更重要,更强大的力量,决定着它的生长。”“更强大的力量,难道是爸爸此前说的遗传的力量吗?”小孟德尔马上就想到了。“那么,遗传的规律又是怎么的呢?梅花嫁接在桃花树上,桃树的遗传物质会进入梅花的树枝里吗?要是会,它们是怎么接受的……”这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在小孟德尔的脑海里,同时,一个念头悄悄地滋生了:“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植物学知识,给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从故事中让我懂得了:不懂就要问到懂为止。
记得有一次,我做一道数学题算了很久也没有算出答案,我问妈妈她也不会。爸爸走过来笑着对我说:“女儿怎么样啦?”“这道数学题怎么做?”爸爸一看就说:“很简单呀!”“是吗?那怎么做?”“我告诉你吧!”经过爸爸的漫长讲解,我和妈妈都知道了这种题的方法。
以后,我要像孟德尔一样看到不懂的就要问到懂为止。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11
读了科学家的故事,我明白了科学家从小爱科学,最后成了科学家,就像爱迪生那样,小时候他父母都反对他去工作,但他讲出了理由把双亲都说复了,爱迪生他喜欢搞实验。正因为他爱搞实验,有一次他搞实验的时候,把黄磷倒在桌子上,引起了火灾,最后他父亲给了他一个巴掌,严重影响他的听力,耳朵聋了,他照样卖报,照样看书搞实验,还有一次一个小孩在铁轨上玩,车厢向他驶来,最后他把孩子救了,大家都夸他。站长看见就把电报书交给他,在他24岁时与玛丽结婚,辞去电报工作。他开始搞发明,他一开始发明会说话的机器,留声机这个发明把美国都轰动了,第二次他发明灯炮,后来成立了一个电灯公司,他又发明电影机、蓄电池等,这样他就成了一个发明家。
在爱迪生的故事中,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肯动脑筋,克服种种困难,顽强进行科学实验的`事。读完他的文章,我被爱迪生那种英勇顽强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要好好向爱迪生学习。学习他那热爱科学、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他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和勇气。用这种精神时时激励和鞭策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12
我在寒假里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讲了毕升在几个月的时刻内制造了几千个“活字”;李时珍翻山越岭寻访各地才写出《本草纲目》;祖冲之废寝忘食地算:“圆周率”;达尔文走遍全国才发现“生物进化论”;牛顿发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才发现“万有引力”;爱迪生凭着心灵手巧平均每十五天就发明一样东西;居里夫人用了很多矿石才炼出一克“镭”。
在书中所讲的科学家中,我最喜爱爱迪生。他从小家境贫寒,为了生活他池了报童。有一次他在火车站卖报纸,看见一个小孩在火车轨道上玩,他叫了几声,来到那儿时,火车就要压过来了,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带着孩子跳出了轨道,这时在火车里走出一个人,伸出一只大手,把爱迪生的小手握了好半晌,原来他就是火车站站长耐肯基,耐肯基还是一位出色的电报报务员。为了报答救子之恩,他答应将电报术传给爱迪生。之后,爱迪生成了真正的电报报务员,并且在好多电报局工作过。在最后的一个电报局,他发明了第一样东西(二重发报机),然后他又发明了第二样东西(留声机)。
看了这一个个故事,我才发现: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是天才。科学家们都是在一遍遍地坚持刻苦钻研、顽强克服困难、发奋超越自我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这不正应了爱迪生的那句话吗?“天才但是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一向铭记在我心中,它将时刻激励着我勇往直前,永攀高峰!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13
昨天在书柜里找书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66个科学家的成才故事》这本书。我一向对科学家的故事感兴趣,于是就把它拿出来,细细的读了一番。
书里有许多著名人物的小故事,如《海瑞察油抓贼》、《小曹冲称大象》、《阿基米德巧辩真假皇冠》等,以下为大家重点介绍《巧测灯泡容积》这个小故事。《巧测灯泡容积》讲述了爱迪生让他的助手——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的阿普顿,帮忙算一个灯泡的容积。
阿普顿算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结果,爱迪生看他在为各种圆形,椭圆形的容器的容积大伤脑筋,桌子上堆满了写满了数字和公式的纸张,嘴里念叨着:“这既不是椭圆形,更不是圆形,应该是梨形,用什么计算公式才好呢?”他笑着对助手阿普顿说:“大数学家,你的'时间和才华不因该浪费在这里。”说完,爱迪生拿起那个让阿普顿大伤脑筋的灯泡,接满了水,然后把灯泡里的水倒进了量杯,指着杯子上的刻度说:“这不就是你要的容积吗?”这个故事在给我们带来一些欢笑的同时,是否也应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是阿普顿做错了什么吗?当然没有,他只是按照正常的思维用了正常的计算方法去思考这个问题。只能说他的思考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他的脑海里要想测出容积只有计算这一个办法。
再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他有一点思维定势。而爱迪生却想到了一种突破常规的办法,这个办法很简单。很平常,但因为它很不可思议,所以一般人想不到去用它,没有人会认为大数学家都算不出来的事,可以用这么简单的办法实现。正是因为科学家能想到一般人想不到的办法,敢于尝试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才会有一件又一件轰动全世界的新发明。
同学们,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能被“定向思维”这块可恶的绊脚石绊倒,一定要开阔思维,大胆想象,说不定下一个小爱迪生就是你哦!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14
读完《科学家的故事》,我对科学家们肃然起敬。
这本书讲述了从古至今的科学家们,如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数学家陈景润、炸药大王诺贝尔、坚强的霍金等等举不胜举。让我看见了科学家用他们的聪明智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甚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科学家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更加坚定我在以后求知路上的决心,一定改掉粗心马虎的坏毛病,认真努力学习新知识,实现我的理想。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15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科学家的故事》的书。书中写了许多科学家成长的故事,有我国的科学家张衡、徐启光、宋应新、沈括……还有外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弗洛伊德……
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牛顿。他非常喜欢思考。有一次,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他头上,他就思考:为什么苹果是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飞呢?正是由于他平时勤于思考和观察,终于发现了地球引力。此外牛顿还发现了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落体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为未来人们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再有一次,牛顿的一位朋友来看他,在实验室外面等了他好久,肚子饿了就独自把桌上的鸡吃了,然后不辞而别。过了好长时间,牛顿的实验告一段落,他才觉得肚子咕咕叫赶快出来吃鸡,他看见盘里剩下的鸡骨头,居然对助手说:“哈哈,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我还以为没吃呢!”有人读了这个故事会觉得牛顿很搞笑,吃了和没吃都不知道!而我觉得牛顿做实验忘了吃饭是因为他热爱科学,正是因为有了牛顿有这种为科学献身的奋斗精神,他才能发现力学三定律,对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俗话说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一代”。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科学家的名言08-13
发明的故事读后感09-11
《我的教育故事》读后感09-03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09-02
读小故事大道理有感08-23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08-31
爱的故事作文400字08-23
中考优秀作文素材:成长的故事08-19
成语故事广播稿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