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群走网>读后感>《二十四节气》读后感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

时间:2025-09-23 09:46: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1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民数千年的智慧之果,学会用它来观察和体味世界,把自己融入太阳引领的大自然变化节律中,中国的孩子们会更加热爱生活,敬畏生命,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是由中国本土作者创作的自然科普图画书。它按照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时间顺序,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一个小村落为例,讲述二十四节气这项古老发明的历史由来以及它对我们当下生活的影响和启示。这套书共分《春》《夏》《秋》《冬》4卷,每卷6个节气,书中故事以小女孩牙牙在爷爷家的经历为主线,同时分几大知识版块讲述与每个节气有关的天文、气象、物候、农事、民俗活动等知识,并辐射到南北不同地区,为小读者设计了记录节气变化的观察互动内容。每个节气还为孩子甄选出适合读诵记忆的节气诗词和谚语。小读者们既可以跟随牙牙的脚步,去看看何时种豆子,何时收麦子,何时摘西瓜,又可以参照知识版块图文并茂的`演示,自己动手尝试各种好玩的手工技艺、传统游戏,从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发掘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2

  周末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孩子看到画面中出现的“白露”二字,问我这是什么意思。

  我回答道,“白露”是秋天的`一个节气,表示天气正式转凉了。从这天开始,就该穿长袖衣服,长裤子等,不能露出手肘、膝盖、脚脖子等位置了。

  说到这里,我愣了一下,空调和暖气让四季已经不太分明了。

  对于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大多数人来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经验也似乎没有什么用处。难怪孩子根本不了解节气哪。

  但我们的孩子不应该只知道万圣节、圣诞节,也要了解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的专家和海豚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将中国传统智慧和现代生活方式巧妙地结合;用孩子喜爱的图画书形式进行展现,既能体现中国的传统智慧,又传递了自然科学知识。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3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我从《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知道了:立春的后面跟着善良的春姑娘,春姑娘给大地带来活泼和万紫千红。调皮的夏弟弟正坐在立夏的篮子里吃着冰棒呢!他给大地带来炎热和挂蛋的习俗。随着夏弟弟的离去,人们迎来了丰收的喜讯,秋姑姑笑了。立冬带来了慈祥的冬爷爷,冬爷爷的一片片美好的记忆散落在人间。

  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节气可多了!如春天的节气有雨水,惊蛰,春分等;夏天有小满,芒种,夏至等;秋天有处暑,白露,秋分等;冬天有小雪,大雪,大寒等。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就是新年即将来到。

  春天,金黄的迎春花迫不及待打开它那柔软的花瓣,仿佛是想看看,听听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鸟语花香。惊蛰后冬眠的动物逐渐苏醒了。

  夏天,争奇斗艳的芍药花慢慢地张开她那五颜六色的花瓣,正在比美呢!

  芒种的时候小螳螂出生了。

  秋天,金色的葵花是娃娃的脸蛋。她望着太阳公公,太阳公公是她的老师,他们正在上课呢!白露的时候鸿雁南飞了 。

  冬天,兰花张开她那娇艳的花瓣,散发出一阵阵清香。大雪的时候鹖旦不鸣,动物冬眠了。

  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习俗。如立春的鞭春牛的习俗等。

  我在《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这几本书当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地理科学的知识。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4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记录着一年中的岁月更迭、四季流转。江南各地的人们围绕着这些节气安排农事和生活,形成了各种农事农政、节令行事、养生医疗和饮食娱乐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是中国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天文、物候变化,并结合民俗文化,在记录农事生产、社会生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套独特的时间制度。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丰富的民俗系统。翻开《二十四节气在江南》这本书,我也仿佛置身于江南烟雨中,走过春夏秋冬,看见四季变迁。

  春之始为立春,它代表着鸟语花香、春耕播种的时节即将到来。幼时的我对于春天的印象就是各种美味了。立春时节,江南人有吃春饼的旧俗,如今多是吃春卷。记得小时候,几个孩子总是等候在炉灶边,当金黄酥脆的春卷出锅时,就会一拥而上,即使被烫得直吹气也不在乎,咬下去,就是满口的“春意盎然”。

  燕子衔春去,熏风带夏来。夏季炎热,因此由青石板砌成的'一口口水井则成了纳凉的好工具。无论何时,打上来的井水总是带着一丝凉意,所以水井也成了一个天然的“冰箱”。人们总会将西瓜盛入竹篮或小桶再投入井中,等到夜晚乘凉时再捞起来。人们摇着扇子,吃着西瓜,闲话家常,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万物走向成熟,立秋后水稻陆续开始抽穗,秋分前后稻谷丰收,晒谷场上都是堆得高高的稻垛,人们一年的努力终于等来了收获,秋意就在稻香中渐渐变浓。秋季不仅有稻香,还有满城的桂花香,飘散在街道上,人们会陶醉在迷人的芬芳中,闻桂香、吃月饼、赏月光,这就是记忆中的秋天。

  立冬开始,万物收藏。人们欢欢喜喜地忙碌开来,为冬季的来临做好准备。一整个冬季,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过年了,软糯的年糕,香甜的腊八粥,各式各样的年货总是让人目不暇接。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走向尾声,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翻阅《二十四节气在江南》,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许多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画面,每个节气都有时下的仪式与美好的期盼。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二十四节气所包含的时序观念、生活智慧等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如作者所言: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重要文化资源,对它的呵护、珍惜与传承,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5

  这个寒假,老师推荐我们看了一套有趣的绘本书,书的题目是《这就是24节气》。

  24节气有哪些呢?我们可以用一首诗来说一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天到了,春风吹醒了迎春花。鱼儿感受到春天的召唤,欢快的向上游。春风和畅,草长莺飞,放风筝的小伙伴们牵着风筝迎着风跑,风筝高高飞起。

  夏天时节天气渐热,雷雨增多,动植物都开始迅速生长。空气变得很热,我们吃西瓜纳凉,在树荫下乘凉,坐在河边钓鱼,或者干脆跳进游泳池里。

  秋天时节,葵花开得灿烂,白露时节,桂花飘香,抬头望天空,大雁开始南飞,燕子也纷纷起程,飞往南方过冬。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们一边忙着收割稻子,高粱、玉米、向日葵、豆子,一边抓紧耕地,准备播种冬小麦和油菜。

  冬天,天气越来越冷了,树上的叶子全落光了,田野里很难再见到小动物们的身影,他们已经开始过冬了吗?下雪了,雪地是一块大画布,谁走在上面都能留下一幅画。小朋友们在户外滑雪、打雪仗、滚雪球,快乐得忘记了寒冷。

  这本书的内容好丰富啊,春夏秋冬24节气,告诉了我很多科学知识。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6

  暑假里,文友向我推荐了一本她正在读的书——《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接过书,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尤其封面上的“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几个字。我正在读有关节气的书籍,而且也有写节气方面的文章的打算。看到我爱不释手的样子,文友说:“要不你先拿去看吧,正好我还有作者的另一本书。”

  “书非借不能读也。”于是,《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成了我正在读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以节气为纲,介绍草木风物及时令美食的生活美学之书,具体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草木。作者从植物入手引申到风物、美食、手艺,倡导遵从自然规律生活,遵从自然中衍生出的生活智慧。

  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七十二候,大自然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作为人类,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跟随二十四节气去过日子。读美文、赏美景、品美食,每一个时令的'草木都是那么悦目,每一道时令的美食都是那么可口,而与自然风物相关的每一则民俗典故,又是那么开阔人的视野,叫人叹为观止,真是“有色、有味、有趣,有诗、有画、有意”!捧读之际,我仿佛神游“舌尖上的中国”,又似重返旧日美好时光!

  还是让事例说话吧。开篇“立春”由《梅花》《菜薹》两篇组成,文末附了两道美食:梅花粥、清炒菜薹,中间还插入梅花和菜薹的两幅画,可谓图文并茂。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学做节气美食,欣赏时令花卉,还能临摹水墨丹青,吟赏古风雅韵,一举多得,不亦乐乎?全书最让我心动的是末篇“大寒”。《水仙》一文,让我知道了中国人把水仙、兰花、菊花、菖蒲并称为花中“四雅”,长了见识;《冻梨》最后写下:“这种味道,也是记忆中的北方冬天童年的味道,沉淀进心里,化为淡淡乡愁。”作者近一年时光的笔耕不辍,其实就是给自己的无边乡愁寻一个寄托,也让人们记住乡愁了。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春兰秋桂,夏瓜冬菘。草木有趣,人间清欢。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7

  寒假里,我再次翻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这本自然科普绘本,生动的绘画和有趣的自然知识,深深地吸引了我。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呢?原来是我们聪明的祖先观察自然变化,对一年做了一个细致的划分,一年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分6个节气。有了二十四节气,农民伯伯就知道何时播种,何时种豆子,何时摘西瓜,何时收麦子啦。我们祖先真了不起!

  书中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牙牙,她生活在城市。牙牙带着我们走进了乡下爷爷奶奶家,乡下的生活真有趣啊!有很多好玩的事,了解城市里看不到的生活、劳动的画面。牙牙在这里体验到一年里二十四节气的变化,通过天文、气象、植物、动物等告诉我们许多大自然的'秘密,渐渐听懂了大自然母亲的语言。

  我知道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一到,人们就会开始种植农作物;在夏天,由于雨水和阳光充足,农作物快速生长;到了秋天,人们就开始收获瓜果了;进入冬天,人们就将收获来的果物分类储藏在地窖里,可以吃上一个冬天。我真想去体验这种美好的农村生活啊!

  大自然是有发展规律的,我想到了这次疫情,人类破坏大自然,猎食野生动物,大自然就惩罚我们,所以我们要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8

  光阴在岁月间流转,时间在大地上行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雁南飞又归来,叶子绿了、黄了、落了,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那是一年;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那是一日;地球自转一圈,那是一天。光阴日光与月光之间切换,岁月在花开与花落间更替。

  浪漫而智慧的华夏子孙,在光影和草木之间发现了岁月的痕迹,在劳作与气候之间,倾听大地的声音,发现大自然的密码,于是有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又分成三侯,一共七十二侯。所有的光阴都被切割成小小的格子,每一格里都填满了大地上的故事。

  春花烂漫,秋叶飘零,夏日炎炎,冬夜漫长。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在农耕时代,人们的脚步与大地严严实实地重叠在一起,泥土变得松软,风突然转了方向、第一朵花开、布谷鸟的叫声、空中飘落的第一片雪花……都成了一个个符号,一个个绳结,记录着光阴的故事。

  时间在大树下的心里刻下一圈圈年轮,在种子里刻下成长的绚烂,在麦芒中记录阳光的色泽,在寒梅绽放时感受寒冬的温柔……

  三月风吹遍原野,也吹过立满高楼的城市;细雨催开杏花,也滋润了生硬的`水泥地……世界瞬息万变,可是有些事却亘古不变,斗转星移、岁月流转,生命的雀跃、自然的秘密都写在了大地的格子上。

  时间在无声无息的流转,我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今后学习中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一本跟节气有关的书,它的名字叫做《二十四节气故事》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所独创的传统历法。

  二十四节气你们应该很熟悉吧。它有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中我最喜欢雨水和芒种,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看到雨水我就想起了一句古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一来到,很多地方的人们就要开始忙着选种子、除草、施肥等春耕的准备工作了。

  雨水的节气里有一个节日叫做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人们往往会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猜灯谜等,非常的热闹。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忙种一到,我国各地的温度普遍变高,而江南也开始进入令人头疼的梅雨时节了。

  我还喜欢几首古诗有立春偶成、清明、竹枝词、纳凉、山行、江雪、时雨、晚春田园杂兴,这些古诗的内容都有二十四节气的一种,非常有趣,很好看。

  这本书主要写了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写了一首古诗,节气小档案、物候、习俗、有一些节气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你们知道吗?惊蛰这天人们通常都会吃梨,虽说春回大地,但天气比较干燥,人们很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可以润肺清热,预防咳嗽,因此民间就有了惊蛰这个习俗。

  古代人是很聪明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创造,我们如今的生活才会变得这么丰富多彩。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的感受到我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更感兴趣了。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跟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多读书,努力学习,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10

  惊蛰,古称“启蛰”,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在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

  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饮食应清温平淡,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校在惊蛰到来之际为您提前奉上美食一道,敬请支持哦!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11

  我阅读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秋)》。这本书讲了秋天的6个节气,依次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每个节气的特征不同,让我告诉大家,立秋瓜果成熟;处暑时节制作荷花灯祭奠死去的人;白露的时候开始采摘棉桃,你还记不吗,有一首儿歌是秋风凉,雁儿叫,颗颗棉桃咧嘴笑,说的`就是白露的时候哦;秋分时节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吃月饼的时候,天气如果好,还可以观赏月亮;寒露时候,一排排的雁儿拍成“一”字形或者“人”字形向温暖的南方飞行;霜降是秋天最冷的一个节气,挂了霜的红柿子又大又甜,你们知道吗?我就出生在20xx年的霜降那天,天气特别特别冷。秋天结束啦,寒冷的冬天准备好了吗?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1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之一。前不久,新闻报道说二十四节气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带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我在暑假里阅读了宋晓杰的《中华二十四节气儿童诗》,对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的大自然变化规律有了深刻认识。

  此书共分春夏秋冬4卷,每卷6个节气。作者将深奥的二十四节气知识以优美的图画、诗歌等通俗易懂方式告诉我们,讲述与每个节气有关的天文、气象、物候、人事、农业活动等风俗人情,揭示了自然界的魅力和农业的趣味。

  “迎春、丁香和柳芽,是春天的颜色;池塘和睡莲,是夏天的颜色;郁金香是美酒的颜色、灯笼的颜色;橘子和葵花,是晴朗的颜色;风吹草低,是心情的颜色。”书页上到处都是让你陶醉的唯美诗句。还有展现在书页上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呈现着城里长大的孩子不常见的乡村生活,唤起了我们心中那份对返璞归真田园生活的向往。这本书同时告诉我们,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关注传统的农业生产,关注衣食住行的根本来源。大自然会用自身的语言,通过天文、气象、植物、动物等告诉我们它内心的秘密。读着读着,我就惭愧起来了,日常生活中,妈妈经常说我是“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甚至说不清麦苗与韭菜、小麦与稻谷的区别,对农业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于是我顺着书上作者的思路,按二十四节气将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习惯,例如:春分,宜多吃鱼和苹果,多喝牛奶,多运动,长个子;夏至,最适合去郊外赏荷花,到果园采摘葡萄;秋分,秋高气爽最适宜户外赏秋,寻找秋天的童话,感受瓜果丰收带来的喜悦;冬至,亲人们回家团聚,一起吃饺子,欢声笑语,共享天伦;大寒,最后一个节气,到了一年里天气最寒冷的时候,让自己奔跑在满天飞舞的白雪里去寻找腊梅初开,感叹时光飞逝!一年过去了,给自己做个年终总结,为明年定个新的目标。春节将要来临,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以最佳的心情去迎接新春年华的盛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劳动人民千年的智慧结晶,真值得我们炎黄子孙世世代代地发扬光大。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13

  这本书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儿女千百年来与自然的相处、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书中不仅介绍了二十四节气,更包含了对许多风俗,自然现象的解释

  二十四节气诞生已有两千多年,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情况。经历了历史的长河,由于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气候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生态环境和物候也都有了不小的变化。科学将不断的发展,节气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二十四节气是一本永远写不完的大书,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大书!

  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包括了天文学,地理学,气候学,甚至生物学,营养学,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释。这本书的确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科学宝典!感叹祖先的'聪明才智,鼓励孩子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的阅读,使我知道了老祖先的聪明,也使我知道了24节气是怎么回事?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地理科学的知识,使我眼界大开,以后有机会还会多多学习的。

  "《二十四节气》节令课,在我校开展一年多了,但很不系统。今年学期初的学校工作计划里,专门把“节令课”正式纳入阅读课程体系,意在让孩子们跟随二十四节气,与大自然链接。

  随着媒体对传统文化的重拾,每个节气的显性特征已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我们却知之甚少。感谢海外的及时供书,虽然此次只有三套,但轮流阅读,乐此不疲。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已逝,夏始华。《二十四节气》成了我校节令课的备课资料!从星象物候到天气农时,从养生礼仪到文化活动。简直就是一部科学文化宝殿。对于正在探索节令课的教师,如获珍宝呀。"

  关于24节气,以前也有所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多,也曾经把24节气与教科书上的课文结合,作为拓展课程带进课。现在想想,当时感觉对24节气的了解极少,站的高度没有这么高,有点照本宣科的那种感觉,还有是太注重让学生去记那些节气的知识,谚语以及物候什么的。如果现在再让我上这样的课的话,我会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让他们去观察物候的变化,每个节气的天气,以及农业,人们在种什么,以及庄稼哪种庄稼长得什么样了,哪种动物出来活动了,我在想这样上课会不会更好一点?

  原以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只为了应农时,即为农民掌握春种夏收的时间服务,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十分科学的历法,不仅服务于农业生产,而且对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内容包括天文学、地理学、气候学及生物学,展现了传统文化无穷的科学魅力,认真阅读让人受益匪浅。

  "感谢OCEF给我提供的周家斌、周志华老师的《二十四节气》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24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同时,从这本书中,可以看两位老师文学知识十分雄厚,引经据典,对24节气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说的很明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养生有莫大的指导作用。"

  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的了解,不是很深入,这本书细化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每个节气分成星象物候篇,。天气篇。农时篇,养生篇四个部分,对于星象物部分是我的盲点,从来没有主动去了解过,在这本书里详细说明了每个季节的特点。书中自然体悟,生活技艺,民俗历史,开启了读者的心扉。四季背后蕴含着精致的二十四节气,感受四季的不同风采和特点,体会了四季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收获,看了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

  这本书不光收获了阅读的快乐,更让我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打开了我的眼见,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中国传统劳动人民的智慧,我相信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去探讨和发现!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二十四节气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下一步,我将把它引入到我的课堂,让我的孩子们去更多地了解和关注,并抽空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一次又一次的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的春华秋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一生也要走过自己的二十四个节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生的春季里我们生机勃勃青春无敌,夏季里我们生龙活虎血气方刚,秋季里我们锋芝尽收成熟稳重,冬季里我们迟暮之年垂垂老矣,每一个季节里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一起来享受生命这个美丽的过程吧!

  从中我第一次知道二十四节气相当于我国的阳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密不可分。本书为每个节气画了画像,分为星象物候篇,天气篇,农时篇,养生篇四个部分,在重大的节令,还会另有礼仪篇或者节日篇,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周边的景物,天时,对生活领悟更深了。

  传统文化里有智慧,通过阅读《二十四节气》是我学习到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科学宝典。二十四节气解释了天文学,地理学,气候学,营养学,生物学。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

  这是一本大书,包罗万象的知识宝库,是要看一年的书。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14

  冬天有三个月、六个节气,分别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冬就是走进初冬,初冬是冬天刚刚开始,没有那么寒冷。小雪指的是冬天的第一场雪,雪下的不是很大,刚落地就融化了。大雪时雪下的越来越多,地面开始有积雪。冬至时天气逐渐寒冷,是北半球一年里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这一天要吃饺子,不然,小心你的耳朵被冻掉!小寒表示最寒冷的日子开始了。大寒来临,天气寒冷到极点,地面积雪不化。过完大寒,新的一年开始了。

  这本书告诉了我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非常引人入胜。

  当我读完《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后,我受益匪浅,感受到了乡村浓厚的氛围,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悠远和博大。

  春天,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立春了。立春到来,意味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要过年了。牙牙家的乡村过年更是热闹,瞧,顽皮的熊孩子们身穿红褐色大衣,嘴唇笑得咧开,露出一排小虎牙,可爱极了。大人们搬来一箱箱鞭炮,一个青年双脚下蹲,双手点燃鞭炮。孩子们激动极了,个个双手捂着耳朵,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视线却又不想离开天空。过了一会儿,五彩缤纷的烟火从天空绽放,如同天女散花一般,美极了。看到这番情景,我想到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夏天,我最喜欢大暑了,乡村里的夜晚十分宁静,萤火虫从草木中飞出,尾部金光闪闪,如同一个精致小巧的灯笼。萤火虫在空中翩翩起舞,似乎转身就变成了一位位舞者。萤火虫的出现,预示凉爽的秋天不远了。

  最丰收的节气,当然就秋天的秋分。火红的石榴,紫红色的葡萄和橙黄的柿子,五颜六色的水果全都成熟了。黄灿灿的麦田里,农民伯伯都在尽心尽力的收割麦子,大雁也结伴而行,飞向遥远的'南方。

  冬天,最盼望的就是下雪了。最美的“花”莫过于雪。树枝星状雪花从空中飘落,如同一只只晶莹透亮的白蝴蝶,在空中不停地飞舞,美得令人啧啧赞叹!

  这套书让我看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热闹非凡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冰天雪地的冬天,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更喜欢用这样美美的图书写出了对四季的热爱。

  读了《二十四节气》这本书,我知道了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更知道了每个季节还有六个节气构成。

  春天来了,春风最先唤醒了迎春花,它们在墙角悄悄地吐出了鹅黄色的花瓣。池塘边的柳树发芽了。杏花开了,桃花也开了,春雷乍响,睡了一冬的动物苏醒了,它们从地底下爬出来,开始活动了。春风暖暖地吹着,各种各样的鲜花开放了,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飞来采蜜,春天真美呀!

  夏天虽然很美丽但很热。知了在树上吱吱喳喳的叫着“热呀,热呀……” 。顽皮的孩子在河边嬉戏。他们有的在捉鱼虾、有的在相互泼水,水洒在他们的身上散发出了欢乐的笑声,清凉的河水躯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欢乐。

  秋天是硕果累累季节,火红的石榴,紫色的葡萄,橙黄的柿子,金色的梨,五颜六色的水果全都熟了。淡黄色的桂花飘香,令人流年忘返。

  冬天大雪纷飞,梅花迎着寒冷的冬季独自开放,一群群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整个冬天都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度过。

  《二十四节气》这本书太好看了,它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说到节气,就会想到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那就让我们走进《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来了解它们吧!

  立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代表新的一年开始,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鞭炮,包饺子。立春又叫“打春”,也叫“咬春”。春天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迎春花争先恐后地开放了,青蛙等动物也苏醒过来了。说到雨水就会想到杜甫的《春夜喜雨》。春天的节气还有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天还有竖蛋的习俗。

  立夏,青蛙吃饱了,快乐地“呱呱……呱呱……”叫个不停;芍药花开放了,看,它们正在比美呢!小满,太阳到达黄经60度;芒种,合欢花开放了,南方有青梅煮酒的习俗,当然还有个节日是不会被忽略的,就是端午节,人们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夏天的节气还有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向日葵开放,农作物生长,桃子成熟。处暑,大枣红了,紫薇花开了。白露,桂花开了,鸿雁南飞去过冬。秋分,瓜果成熟,彼岸花开放。动物准备冬眠。霜露,菊花开放,大雁南飞。

  立冬,河面开始结冰,动物开始冬眠,兰花开放。小雪,水仙花开放。大雪,雪花飘落。冬至,山茶花开放,麋鹿角解。小寒,蜡梅开放。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最冷的时候,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我在《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地理、气候科学的知识,让我在年末岁尾又品尝了四季的美。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15

  这个学期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二十四节气歌,妈妈还给我买了《二十四节气自然绘本》。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太阳的周年运动,通过观察一年中时令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将一年的时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二十四节气就这样诞生啦!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天气变暖,花儿都开了,农民伯伯都开始耕地、播种,四处生机勃勃景色秀丽。立夏的到来,标志着夏天的开始,天气越来越热,一些水果也在这个时候成熟了,像杏子、葡萄、桃子。农民伯伯一边吃着自家院子里的水果一边忙着给庄稼除草、施肥。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四处瓜果飘香,玉米、水稻都成熟了,农民伯伯忙着秋收,还要秋耕秋种。冬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天气越来越冷,下了大雪后,我们就可以堆雪人啦。农民伯伯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也不闲着,要将这一年的粮食晾晒储藏好,还要忙着修复农具为下一年的耕种做准备。

  二十四节气是为了指导农民耕种,调整劳动作息发明出来的,对于养生和饮食等方面也很有帮助,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生活。

  农民伯伯真辛苦,一年的劳动才换来我们碗里的饭和桌上的菜,我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二十四节气》读后感】相关文章: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09-01

二十四节气小雪的主题句子经典08-31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作文08-25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优]09-01

二十四节气夏至诗词(精选30首)08-18

读后感09-20

草原读后感09-16

《秘密》读后感09-11

论语读后感09-04

《变量》读后感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