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时间:2025-08-26 10:33:0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1

  说到《昆虫记》,这是一本很棒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昆虫学家法布尔斯。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岁时在公立学生中获得第一名,接近阿维尼翁师范大学。毕业后努力教书,业余时间做植物观察记录。1988年,法布尔获得了自然历史博士学位,并决定毕生致力于昆虫学研究。《昆虫记》发表在879卷,97卷出来的时候,法布尔已经83岁了。

  《昆虫记》原版共卷,每卷都有几篇文章。每一章都详细而深刻地描述了一种或几种昆虫,展示了蜘蛛、蜜蜂、尾数、蝎子、禅、甲虫、蟋蟀等昆虫的生活场景。

读书笔记2

  在《左传》的世界中漫游,难免会遇到神与鬼,与鬼神世界相通的人是“卜”与“巫”。即便尊如王者,也要屈躬以问。

  在《左传》中记载的春秋史实现在阅读起来更像是一个结构严谨的“故事”。在这些故事我无意于探究当初书写之人是否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从阅读《左传》的文字中,其实读者能感受书写这些故事的人,对于文字本身所抱有的敬畏感。那么这些故事姑且先信之。

  在《左传》中记载的史实及故事中,其实还透漏着一个更大的知识体系,那便是“卜”与“巫”的世界。我们应当相信在中国历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神与鬼和人是并行在大地之上的。在人的故事里,神与鬼的出现无疑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制约力量和智慧来源。

  余英时在《先知中国》这本书中有一个重要的提示:对于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与文化,需要跳出“传统儒家文化”的局限。因为在那时,儒家文化还远远未成型。或者说,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的源头正是“卜”与“巫”的文化。即便在儒家有“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但我们可以肯定,孔子老先生所知道的有关神与鬼的故事并不比我们少,更为肯定的是,在孔子老师所熟知的“春秋历史”中,神与鬼的故事要流传下来的还要精彩。

  在《左传》所记载的春秋史实故事中,神鬼之说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量。经由神与鬼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主导历史的推进与演变。在文本记载中出现的“卜”与“巫”,往往处在故事转折之前。在一个看似普通的事件中,经由“卜”与“巫”的介入和推演,常常会对之后几年或数十年出现的局面作出预判,更为值得让人深思的是,这些预判都具备一个共同的属性:皆验之!

  当然这些与“卜”与“巫”有关的言论、说辞,都被谨慎的记录下来,在我们阅读这些卜辞和解惑之语时,往往会面对一大推被我们视为“不知所云”的内容。而这一套卜辞显然具备完整的话语系统。这套话语系统或者出自《易》,或者出自“卜”与“巫”者才能识别的经验,或者出自“卜”与“巫”对神鬼开示的推演。这些解说卜辞表现出高深莫测的样子。阅读的人都未必能知晓卜辞中到底藏有何种玄机。而对于王者而言,他们通过这些与鬼神相通的.“卜”与“巫”,也只能听到自己想到的那部分内容。在“玄之又玄”的背后,不可知的命运设置了多种解答方法。

  在“皆验之”的前面,命运向每一个参与的人昭示了它巨大的不可测性。这些神与鬼的提示、卜与巫的预言在与命运相结合之后展开之后,显示了其凌厉的残酷性。而这种残酷性又反过来让每一个参与其中“卜”与“巫”更加的深信不疑。

  如果远距离的旁观这些故事,故事中所参与的王者与僚臣更像是卜辞预先设置的棋子,卜辞在应验之时,能恍然大悟的人所剩无几。而“卜者”与“巫臣”只是在一旁冷静的观看着发生的一切,并郑重地用刀笔在竹简之上写上“皆验之”这样的总结性陈词。

  这些神鬼之说无一例外的会被人小心的记录下来。在数年或是数十年之后,在验证之时重新被人提起。这些神鬼之说不会一下子打开它的内核,凡是参与的人,都是在事后才能得知这一切均是拜神与鬼所赐。即便这些神鬼之说最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一个梦,或是一个征兆而已!在未来已经在那时发生了......

  在阅读《左传》中记载的故事中,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所讲的“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就会逐步的成为一出又一出的独幕剧。而这些史实又会让人想起金斯堡在《嚎叫》中一句: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这一句式在春秋一段的历史中被频繁的套用在出现在《左传》所记录人名的命运上。在《左传》中所记录人名多达四千余人。而这部分有记录的人名才是春秋历史的参与者。对于大多数有史记述的历史而言,95%的人都没有参与到历史当中去。而整部《左传》所记载的不过是四百余年间不过区区四千余人的故事。其他的湮没在青草黄土之下了。

  《左传》的精彩也正是在这里!在这四千余人的命运记载中,我们这些后世的读者能看到另外一种中国的传统。这种传统与“儒家传统”显然不是一个路径之上的。在《左传》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文化,要更加的刚烈和勇猛。只是这部分传统毕竟距离我们太久了,我们首先遗忘了!

  在鲁迅所言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中,当然也包括《左传》所记载的这种传统!

读书笔记3

  虽然此刻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可是时。作为一名新教师,读完此书,能够说是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你应对面地交流一样。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教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当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一样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本事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提高,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必须的教育技巧,掌握必须的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提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我的`知识储备,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仅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我,并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你帮忙,让你充满信心……书中给教师的提议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也明白碰到相应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读书笔记4

  《呐喊》是由鲁迅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自编文集,分别分为:自序、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小节。

  在读的过程当中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中不乏是《孔乙己》、《社戏》、《故乡》等小节曾收录在小学初中的课本当中,更有是因为我曾经读过《鲁迅全集》,它收录了包含这本《呐喊》在内的鲁迅先生的其它小说,像《朝花夕拾》呀,等等,读过两遍以上,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通过对“孔乙己”“阿Q”等等小人物的细致描写,来体现那个时代的特征以及社会风貌。还有通过写《社戏》来回忆作者儿时结伴去赵庄看戏的经历来展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故乡》里片段生动描写了“少年闰土”的形象,这一形象同时也被收录在小学课本当中大家耳熟能详,作者回忆了自己儿时同闰土的情谊,时过境迁,也感慨于闰土成年后的'变化以及自己家境的落寞。

  最后,在《兔和猫》小节里发现“波菜”,不知此“波菜”是否彼“菠菜”。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读书笔记5

  雨一直在下,我的思绪也随着雨丝漫天飞舞,在这样的时节,这样的雨天,好像最适合听着音乐读一本好书,于是我和着轻音乐在网上漫步,不经意间又一次看到了龙应台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最初映入我眼帘的时候我觉得它应该与女人无关!

  但是当她的作品引领我细细品味时,我才知道她是一位来自一位出名的女作家,她的文字像涓涓细流般,静静的流淌。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深入读者的心灵,她的文字平实却有着深深的寓意。似是和一位故交娓娓的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今天我是第二次读《目送》了,确切的说是第一次认真的读,这是一《目送》读后让我有些酸楚和失落的文章,龙应台在文章里的每一种感觉都撕扯着我的心,让我感同身受。

  《目送》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当我读到“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时,我的心有种难以言喻的痛楚!当读到“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我的心再一次被刺痛,“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一个人听音乐。”我们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对我们是如此的排斥与冷漠!

  于是“我慢慢、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任谁看到这样的文字,都不免在心里发出一个共鸣的震颤,这让我想起现实中的自己,现在我们总在抱怨孩子粘人,总希望能让自己多一点自由的空间,少一点孩子的纠缠,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想要跟她们亲近都将成为一种奢望了。

  我们的现在就是孩子的将来,今天上午我还在跟表妹埋怨老妈太过唠叨,我都三十好几了还管三管四的。从上学到工作再到成家,我不知道留给了母亲多少落寞,我每次都匆匆的离家,留给父母的只有背影!当车轮启动我目视前方,完全忽略了身后那深情的目光!每一次离家,母亲都会把我送到车上,帮我找好座位,而我却只留下淡淡的一句:“妈,你快回去吧”,但每次妈妈都会固执的等到车子启动,直到我完全脱离她的视线。

  感谢龙应台的这《目送》作品,是她让我读懂了老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奈!是她让我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应该怎样去对待我的亲人,爱人和孩子!怎样让我们的人生少一些不必要的遗憾!

读书笔记6

  看来今年订阅《收获》是值得的,因为今天我又读到了一部值得推荐的长篇小说。这就是今年《收获》第5期发表的盛可以的《息壤》。

  《息壤》讲述了一个女性家族四代人的故事。小说从初家第一代老奶奶戚念慈写起。戚念慈年轻时就守寡,但却是初家的精神支柱,一双小脚支撑起一个传统的大家庭。儿媳吴爱香生下五女一子之后便守寡,直至终老。她生活在婆婆的阴影下,临终的心愿仅仅是摘掉身上的宫内节育环,却未能如愿,戴着它进了坟墓。吴爱香的女儿初云、初月、初冰、初雪、初玉与儿子初来宝在中国巨大变革的年代长大,经历着各自的生活,也都面临着与生育相关的.种种问题。初来宝的女儿初秀则是初家的第四代,代表的是新世纪的力量,双亲的缺失与时代不同让她对爱情婚姻乃至生育有了完全不同的想法,但真的面对窘境时,她仍需要家族亲人来处理棘手问题。

  按照初来宝的说法,“我家有七个女人”,这是一个女性绝对主导的家庭。所以,生育就成了这些女人们以及围绕着这些女人的男人们的中心话题。两个寡妇和五姐妹关于生育的曲折故事和观点碰撞,以及随着时代变迁发生的演变,令人读起来饶有兴味。小说的结尾是一直厌恶和反对生育的初玉终于怀孕了,不知不觉成了她一直不齿的满怀母性的女人,而她怀的又是一个女孩。这就预示着,这场关于生育的话题永远不会终结。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盛可以在处理湖南乡土风情和家族温馨凝聚力上颇有功力。小说中湖南方言的使用恰到好处,似乎让读者听到了大嗓门、像吵架一般的湖南乡音。尤其是书中很多用楷体字标明的姐妹之间的对话,自然,亲切,生动。这样生动的方言立即使书中的人物活起来,似乎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摸到。另外,尽管生活艰难、坎坷,但书中的人物几乎都是善良的,他们的故事虽有悲苦却充满温馨,从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在时代大潮中,乡村衰落了,却依然是文化的根,让我们体会到家的温暖。这和那些一味揭露批判,展示乡土文化的落后、丑恶的作品形成了鲜明对照。

  息壤,是传说中鲧用来治水的可以自动生长的土壤。用“息壤”作书名,寓意着人的繁衍生息是小说的主题。几十年,四代人,时代风云变幻,家长里短依旧。《息壤》用一个家族的生生不息的世俗故事,印证着这个时代的巨大变迁,是非常聪明的做法。极度微观,恰恰就是宏观叙事的最好方法。

读书笔记7

  我最喜欢《风筝》这本书。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让一张纸飞到天上去,最初有这念头并将它实现的那个人的确了不起!

  我不知道她是谁,或许那并不是一个人。或许是千百年后的子孙,才好不容易替祖先圆了这个梦!

  但不管怎么说,到了我们这儿,我们充满梦想的儿时,风筝已经很平常了,不算什么创造了。只要高兴,每个男孩,女孩都可以给自己弄个风筝来玩玩。现在的孩子大都是买现成的,而小时候的我们,当然是自己动手做。

  除了要弄到较轻薄的纸张,譬如桃花纸不是太容易,其他方面,扎风筝的.活儿还不算费劲。竹篾可以取自于破旧的竹椅,尽量劈得薄些,刮磨得光滑些。再就是剪刀和浆糊上的活了。刚糊好的风筝还潮湿,分量重,不宜放飞,要等浆糊干了在说。

  田里有庄稼的季节,我们也能顺着直溜的田埂奔跑。远远望去,小小的身影淹没在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中,只看到花丛间一颗颗脑袋的黑点点滚来滚去。

  风筝在空中飘来飘去,那么高,那么远。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风筝不再是游戏,而是一个儿时的梦,自由自在的飞翔!

读书笔记8

  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是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语言生动,耐人寻味的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时,我的心犹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

  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后被接到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和两个舅舅都是性情暴躁、乖戾、贪财、自私的人。他的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深切的仇恨之雾。阿廖沙每天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不过还算有他的母亲和外祖母疼爱他。

  阿廖沙虽然在黑暗的生活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但是他并没有被黑暗的思想与行为所感染,他热爱知识,好学习本领,喜欢看书。他非常聪明,在人们愚弄他时,他可以有效地还击。运用他的智慧和顽强赢得了灿烂的人生。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可我们不懂得珍惜,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害怕,就知难而退。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

  困难是一生中在所难免的,但只有经历过了困难,才能让你多增添几分生活经验,让你的人生充实,让你更加成熟。它也仿佛是一片黑暗的道路,你不努力向前走,永远也不能到达光辉的顶峰。所以,让我们冲!冲!冲!冲出这片黑暗的领域,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读书笔记9

  今天,我读了法国文学家凡尔纳写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这本书讲述的是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掉进海里,而且幸运地登上了潜水艇。那是一天夜晚,阿龙纳斯被邀请去美国,途中,阿龙纳斯乘坐的驱逐舰被一只“独角鲸”给撞翻,阿龙纳斯教授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躺在一艘不为人知的潜水艇――鹦鹉螺号上,这艘潜水艇与世隔绝,潜水艇的船长尼摩为了不让世人知道,不让阿龙纳斯教授离开潜水艇。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为人真诚,便什么也没说就答应了,跟着尼摩船长周游了世界四大洋。最后,阿龙纳斯教授因为那时的环境,从而分期侥幸逃出了潜水艇。

  读完了这本名著,我深有感触。我最佩服阿龙纳斯教授那种诚恳待人的精神;佩服康塞尔那种对待主人礼貌、诚实的性格,无论什么事都是他抢先帮主人做的。故事中阿龙纳斯教授跌入海中,康塞尔也紧跟着跳入海中,冒着生命危险救自己的主人;还佩服尼摩船长的那种勇敢的精神,他在关键的`时刻去协助教授。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也是巧夺天工。当时他们的科技还没有这么发达,作者却想出了这么一部科幻小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许很多多乐于助人的好心人,他们总是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

  我喜欢这本书!

读书笔记10

  读完《尚书易解》颇觉其为一部治国之书,该书为记言之文,记载了君王治国的成功经验,也有失败之教训,透露出很强的儒家治国理念。书有《虞书》 四篇, 《商书》五篇, 《周书上》七篇, 《周书中》七篇,《周书下》五篇,共 28 篇。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述治国之方法;一类为誓词,即作战前告 军士之词。

  一、治国思想首先可从两个不同的对象来看,即官和民

  官:

  (一)首先是官吏的'选拔

  1,选官之标准以德为首。德有九, 《皋陶谟》记载“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官吏“须抑制刚克之臣, 推崇柔克之人” ,选官应以正直之臣为辅佐“其弼直,惟动丕应” 。如尧帝认为 共工巧于言而常邪僻,故虽有功而不用。 “天命有德,五服五章”

  2,选官应知人,须广求贤才。 “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离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 (广天之下,至于海内众民,万国众贤,共为帝臣,帝宜善举之) 《皋陶》。在《多士》中亦可看出广求贤才之义,君王以多方之士为用, “惟我 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惟以王家为敌,而不敌殷之多士)。 ”

  3, 选官须知人,亦须善任。发挥人之长处,将其安排在最合适的职位,发挥最大的用处。如《尧典》中记载的尧任用官员即为如此。命禹治水,命益掌山 泽,命伯夷坐秩宗,命夔典乐。

  (二)其次是官吏的考核。

  官吏的任命须有考察期,看其是否能胜任。如舜对禹之考察为期三年,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尧典》同时官 。 吏之考核须赏罚分明。 “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观其志,考其事, 报其劳) 《皋陶》” 。“工以纳言,时而扬之,格则承之庸之,丕则威之(纳言,善则称扬之,正则进用之,丕则罚之) 《皋陶》 。

  民:

  (一)为政者的治国思想:顺民,保民为政者顺承天命以治民,应通晓天与民之关系,以顺民为根本理念, “达于 上下,敬哉有土” 《康诰》中亦阐述尚德保民。 “不敢侮寡

  (二)治国目标:安民安民之具体要求即“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平安) ,四曰攸好德(遵 行美德),五曰考终命(老而终其性命)《洪范》《皋陶谟》则阐述了安民之具 ” 。 体方法。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天叙有典之下,安民之道也。 “五典, 五惇,五服,五章,五刑,五用”

  二、重视刑法,但须“刑以宽”

  《尧典》中“象以典刑,流宥五刑(以流放之法宽宥五刑之罪人) ,鞭作官刑(官中之刑用鞭) ,扑作教刑(掌教之刑用扑) ,金作赎刑(赎罪用金) ,眚灾 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很明确的体现了法当用,刑须宽。 《皋陶谟》中安民之道则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即施用墨,劓,剕(也作腓),宫,大辟,但用刑须谨慎。

  《吕刑》周穆王之初,滥用刑罚,乱而无功。及吕侯为相,告穆王制定刑律,采用中刑。 “告以当谋敬刑,折狱之方法,惩贪赏中之旨。 ”

  《康诰》中说“克明德慎罚”武王尚德慎行而有天下。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即用法之原则 “原情定罪,真心保民,用刑之权集于王,尽心断狱,依法行刑” “破坏治安者 当刑之,不孝不友者当刑之,不循大法之官亦当杀之,大弃王命之诸侯亦当征 讨之” 。

  《酒诰》 亦体现了法治思想, 殷人号酒, 周公戒之,故命康叔宣布戒酒之令, 并告以戒酒之法, “司暴掌宪市之禁令,禁其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全 部逮捕送到周京,我将杀之。 ”

  《梓材》为周公告康叔治殷之法,其中亦有法治, “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则是告以法当宽。

  三、以德治国

  《康诰》其文第四段即阐释以德化民。

  “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亟,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天,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今民不安,其心未定,屡导之犹未和同,天其诛罚我,我其不敢怨之。罪不在天, 亦不在多,何况尚显闻于天。意谓不能怨天,当行德教)。 “敬哉,无作怨,勿用 非谋非彝弊时忱” (无作怨于民,不用不善之谋,不法之事,丕则敏德,于是敏 行德教也)

  《召诰》第四段亦述勉王敬德恤民, “王敬作,不可不敬德” “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肆惟王其疾敬德”皆强调德之重要。 四、勤政无逸 作为君王应勤于政事,不要贪图享乐。官吏也应该去除安逸之思想。 《无逸》篇最为集中的体现了该种思想。 “成王年壮,周公恐其安于逸乐,荒废政事,所 以告诫成王,劝其不可逸豫” “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则知小人之逸” 。

  《酒诰》中也可看出勿逸豫之思想。这里可将酒看做逸豫之代名词,殷人嗜 酒为古之帝王作出了勤政之榜样, 《尧典》末写道“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舜勤众事而野死,深寓勤劳众事之意。

  《皋陶谟》 “慎厥身,修永思”言不懈也。 “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岁”则是说有国者莫效逸游,当戒其危,日日变化甚多也。

  《康诰》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 ”言毋苟安而好逸乐,乃安民矣。

  第二部分则为誓词, 《尚书》中誓词有《甘誓》 《汤誓》 《牧誓》 《费誓》《秦 誓》 。从此看出誓词的典型格式为首叙讨伐之理由,次叙作战之安排。尤以《甘 誓》 《汤誓》为代表。《甘誓》先陈述对方之罪行“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因对方之有罪,使战争变为正义之战,替天行道,鼓舞士气。接着即言战争之安排,如《牧誓》中对于战事之安排“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 乃止齐焉,勖哉夫子! ”

  较为特别的为《秦誓》 ,该篇为秦穆公悔过之词,告于军中,悔己待士之失,而思能容人之善。

读书笔记11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的书。巧的是读了几页便觉察心这本书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乱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所有的事。我想起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边缘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对世人讲述一切。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哀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己的过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对,我不敢说。

  这个世界确实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盾,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现实中的琐碎,而在内心寻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已能对世界友好,尽管天性中的倔强与后天形成的反叛也许会导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读书笔记12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 其中,我被《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 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

  想想他们,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困难。 那我呢

  我从小到大都很胆小,而且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战胜它。

  而《海底两万里》给了我一些勇气,我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

  《海底两万里》虽然只是一本冒险小说,但它却给了我许多的勇气,它让我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不能胆小怕事

读书笔记13

  1、从未在精神上感受过荒芜。

  2、“世间情动,不过是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

  3、与其挣扎着弥补短板,用别人的优势来折磨自己,不如努力发挥所长,用自己的优势去提升自己。

  4、继续去爱,继续去相信。所以,信者得爱。

  5、与此同时,皇帝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应对我采取措施,我有一位地位很高的朋友,他参与了这桩机密事件。

  6、一个在心里豢养猛虎的人,总难免为猛虎所伤。

  7、也有人说,这世间的每个人,都如同各自下雪,各自都有各自的隐晦与皎洁。

  8、既然已经定下了目标,他就会不遗余力地去努力。

  9、语言是一种艺术,记忆可以贮藏。

  10、“人的心灵应如浩渺大海,只有不断接纳希望、勇气、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风华长存……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

  11、这三下手掌一拍,就传来了响亮的拍翅膀的声音,一只大老鹰风驰电掣般的飞了过来,停在了窗台上。

  12、在路上,他边走,小脑袋里不时地浮现出成千个幻想,成千上万座空中楼阁,真是越来越美。

  13、记住爱是翻越世间任何关隘的通行证,“爱他人就是爱自己”。

  14、可怜的佩杰托在他后面拼命地追,怎么也追补上,因为匹诺曹这小坏蛋蹦蹦跳跳,快得像只野兔子。

  15、“我已经90多岁了,虽然老了,可是我有一个梦,我的梦是什么?我在等待,等待因为我的讲解而有一粒种子留在你的心里。多少年之后,等着这一粒种子有一天会发芽,会长叶,会开花,会结果——‘千春犹待发华滋’。”——董卿

  16、他那头黄色假发活像玉米糊,街上的孩子都叫他“玉米糊”。

  17、我们听任波涛的摆布,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一阵狂风忽然从北方吹来,小船一下掀翻了。

  18、匹诺曹种下了金币,满怀喜悦之情回到城里,喜滋滋地等待奇迹出现,幻想着收获无数金币后的幸福情景。

  19、我疲惫已极,极想睡觉,便在草地上躺了下来,一觉睡去,记忆所及真是前所未有的酣甜香沉。

  20、后来他们向我证实,因为朝廷面临种种困难,他们怕我挣脱逃跑,我的伙食费太贵,可能会引起饥荒。

  21、在这许许多多的垂头丧气的动物中间,不时走过一些高贵马车。车上坐着不是狐狸,就是偷东西的喜鹊,或者是捕食小动物的猛禽。

  22、他的鼻尖不仅红得发紫,还十分光亮,活像一颗熟透了的樱桃。

  23、爱猫如痴的杨荫杭当即抗议:“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24、一会儿一辆天蓝色的漂亮小车驶出了厩房,外面装饰着金丝雀羽毛,里面裱糊得像奶油蛋糕那样华丽。车子用一百对白老鼠拉着,鬈毛狗坐在驾车台上,抽着鞭子,车子飞快地驶进了树林。

读书笔记14

  眺望远方,只见夕阳徐徐落幕,看着手中刚刚读完的《简?爱》,不得不由衷地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脑海中充斥着书中的点滴:里德太太的残暴,谭波儿小姐的善良,海伦的逆来顺受……这便是简?爱的童年,一颗追求自由、幸福的'种子早已在简?爱的心中萌发。简?爱在桑菲尔德与沼泽山庄的故事更是跌宕起伏,成年的简?爱对于幸福、对于爱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时,简?爱对幸福的渴望已如一股热泉,源源不断地迸发着青春的热情,虽时有低谷,但总是高潮迭出……

  一个无财无貌的孤儿凭借自身的努力,“有情人终成眷属”,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该如何追求幸福?

  有人说:幸福源于生活;有人说:爱与被爱是幸福的真谛;也有人说:幸福存于奋斗之中……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与创造幸福的能力。《简?爱》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兴许,追求幸福便是一种精神满足的过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淡泊、宁静地追求志向亦是一种幸福。“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古代圣贤自比,《陋室铭》里的洒脱何尝不是刘禹锡追求幸福的结果?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真是一种别样的自得!你说,陶渊明的闲情雅致,不正是幸福的体现吗?

  [轮廓,人,跳跃,人,影子,喜悦,庆祝,幸福,黄昏,朋友,团体,三,极小,对称,黑暗,日落,乐趣,爆炸,吹,妖精]

  幸福是多元化的,可以像简?爱一般,对爱情炙热地追求,亦可如孔子所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那样朴素。

  也许就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无论何种幸福,都是在不安的追求之中。我们只有在奋斗与思考中,才能绝境翻盘,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我相信,在蔚蓝天空下的白云中,就藏着自己苦苦追求的幸福

读书笔记15

  今天,我和姐姐乔华去广州儿童活动中心看昆虫展览。

  今天的儿童活动中心挤满了人,许多孩子抱着玩具蜘蛛,成千上万的`蜘蛛在空中摆动。检票口排成了龙一样的队列。

  等啊等啊,终于买到票了。一进去就看到了马来西亚橘蝉,越南蜘蛛,叶虫,我不认识的仡佬族新娘蜘蛛,印尼长牙梳铲,战斗机长牙铲。

  但是我还是喜欢红玫瑰蜘蛛和黄鬼铲。先说红玫瑰蜘蛛。红玫瑰蜘蛛浑身是毛。如果你从上面看,你会觉得它像一个“长毛男”。先说金鬼铲甲。金鬼铲甲全身闪着金光,就像穿着金刚一样坚硬的盔甲。

  回家的路上,我觉得以后一定要保护好森林,不要伤害珍稀昆虫,让我们和这个地球上的昆虫和谐相处。

【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育的读书笔记08-21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08-26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08-16

小学数学读书笔记08-21

沧浪之水读书笔记08-23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08-26

读书笔记评比方案08-14

教师读书笔记08-26

大学生读书笔记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