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读为主,巧学古诗——《赠汪伦》教学反思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读为主,巧学古诗——《赠汪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以读为主,巧学古诗——《赠汪伦》教学反思《赠汪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这首诗是唐诗中的极品。
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
这首诗主要叙述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他的好友汪伦来送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学习本课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感受友情的珍贵,懂得珍惜友情之外,还想通过其他几首送别诗的展示让学生再次领略这种诗体的风格,希望做到精读一首《赠汪伦》,拓展延伸一组送别诗,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孩子们在读这些送别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唐诗一路同行……一、游戏朗读,导入激趣这次的古诗教学,一开课,我巧妙地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对诗朗诵,不仅巩固已学的古诗,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
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意境。
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
二、师生共读故事,激发诗兴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
”接着,我便和学生共读《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
当读到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
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在我的引领下师生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
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怎样写诗答谢汪伦。
三、自读诗句,理解诗意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
《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
在本次教学中,我还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读、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
学生的朗读和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课堂上我紧紧围绕“离别”这一线索,去渲染、去感受,让学生深深地去体会这离别之情。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
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解词析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
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
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五、拓展诵读,延伸情感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上我还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自读欣赏、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老师在创设情景引读,让学生再次领略了这种诗体的风格,做到了精读一首《赠汪伦》,拓展延伸一组送别诗的目的,极大的丰富了学生文化底蕴。
本节课师生共同走进《赠汪伦》,在读中见证了不同的离别世界,见证了诗人与朋友的那份真挚友谊,感受到他们替朋友担忧、为朋友祝福的那颗真诚的心,确实是感同身受。
【以读为主,巧学古诗——《赠汪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古诗》教学反思09-16
(荐)《古诗》教学反思09-18
《学弈》教学反思09-27
【精品】《古诗》教学反思15篇09-18
《古诗两首》反思09-18
《古诗》教学设计09-19
以让为主题的作文09-06
(优秀)《古诗》教学设计15篇09-19
(必备)《古诗》教学设计15篇09-19
新课标教学的反思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