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诗词 推荐度:
- 红楼梦诗词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红楼梦诗词[精选15篇]
红楼梦诗词1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五美吟》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
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
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
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
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
偏是离人恨重!
红楼梦诗词2
很欣赏林黛玉的诗,确切地说是很感叹曹雪芹的文字功底!《红楼梦》中,曹雪芹所有的诗词大都出自女人们的手笔,这让我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柔美文学造诣,以及他对女性心里活动的捕捉
林黛玉的诗词大都给人一种沉重感,“阴柔”是她诗词的主要特点,她的诗词多多少少都缺少一种大气,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看法。似乎很多词句都与眼泪大为关系,这应该与曹雪芹塑造的人物性格特征紧密连接。《红楼梦》中很多诗词都与季节有关,都与花有关,譬如,《忆菊》、《咏菊》、《叹菊》、《咏白海棠》、《秋窗风雨夕》等等。然而同一个题目出自不同人物的手笔,读者可以明显地看出诗词里的寓意也大为不同,不单单表现出其性格特征,更重要的是展示出其生存空间以及生存背景。
这首《秋窗风雨夕》是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旧病新犯,不觉心有所感,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代为拟作之意)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其诗体为乐府体诗。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这首诗从表面看来,读者不难感受到林黛玉伤痛之处不仅仅是她的旧病,更重要的`是她在贾府的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以及她对自身未来何去何从的迷茫与忧扰。但是,这首二十句的诗,竟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笔者认为,如果联系全书其它诗词来理解,这个“秋”字还应有它更深的含意。《红楼梦曲》中说,“堪破三春景不长”,又说“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再联系《咏菊》诗中“露凝霜重”、“衰草寒烟”等句来思索,这个“秋”字的象征意义就明显了。大观园群芳生活的时期,正是贾家开始“萧疏”的阶段,用季节比喻相当“初秋”,只消一场暴风雨,就要万卉凋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林黛玉未必是曹雪芹呕心沥血的这部不朽佳作中的最重要的个体,但是她一定是曹雪芹心中最为钦慕的女性形象的代表。曹雪芹把大部分最优美、最富有感染力,甚至最具有文学功底的诗词都出自林黛玉之手,正是能够说明这一点。而中秋时节,林黛玉的一句“冷月葬花魂”更是道出曹雪芹笔下贾家最终都逃不出的命运。
红楼梦诗词3
一、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从此男女之间信誓旦旦就开始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套话了。
二、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出处《红楼梦》第五回。原文: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甲戌侧批:云龙作雨,不知何为龙,何为云,何为雨。】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正是: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三、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五回中的《薄命司对联》。原文:当下随了仙姑,进入二层门内,只见两边配殿皆有匾额对联。一时看不尽许多,惟见几处写着的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看了,因向仙姑道:“敢烦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游玩游玩,不知可使得么?”仙姑道:“此中各司存的是普天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尔乃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宝玉听了,那里肯舍?又再四的'恳求。那警幻便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两边写着对联道:“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四、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出自《红楼梦》中的《葬花吟》。是林黛玉自作的诗。
五、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同上
六、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癞头僧疯话
七、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摘自《红楼梦·第三回》解释:虽然生就一副好面容,肚子里却没有半点学问。
八、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自《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赋》。
九、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出自《红楼梦》中林黛玉的食螃蟹咏。
十、娇羞默默同谁,倦倚西风夜已昏——出自《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咏巜白海棠》。
红楼梦诗词4
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诗词鉴赏】
这几句俗谚口碑出此刻第四回中。贾雨村靠贾家的关系,复职补授应天府知府,一上任就遇上薛蟠为争买英莲(香菱)而打死小乡宦之子冯渊的案件。雨村不知底细,立刻就要拿人判案。手下的门子葫芦僧使眼色制止他,并呈上这份护官符,提醒他:金陵城这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薛蟠就是丰年好大雪的薛家的公子,不可莽撞。俗谚口碑就是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称之为护官符,是说巴结这四家官僚贵族就能保住官;得罪了他们不仅仅要丢官,连脑袋也保不住。
《红楼梦》在展开描述以贾家为中心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前,先拿出一张护官符给读者看,让人们对他们的权势和富贵先有个笼统的认识。因为是老百姓的口头创作,当然要极度夸张。它流露出的情绪,不是对他们的富贵和权势的艳羡,而是对他们官官相护、横行不法的咒骂。第一回书里,作者声明此书毫不干涉时事,亦非伤时骂世,并不是真话。你看围绕着护官符的前后情节,把当时官僚政治的腐败黑暗整个托了出来,恰是要干涉时事、伤时骂世!冯渊是个小乡宦的儿子,薛蟠为了争买一个丫头,将其活活打死,竟然没事人一般进京走了。把人命官司视为儿戏,自以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果然,冯家的.仆人告了一年状,竞没有一个为官的为其做主。老谋深算的贾雨村当然也明白个中利害,连欺带压,胡乱判决了此案,保全了薛蟠,向贾家送了个整人情,写了封令甥之事已完,不必多虑的信,就算完事。
《红楼梦》是写四大家族(主要是贾家)兴衰、荣枯的过程。而他们的衰败,首先是从子孙不肖、腐败堕落开始的。在那里,首先拉出薛蟠示众。他生在书香继世之家,是个孤种,由于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终日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会酒观花,聚赌嫖娟,什么缺德的事他全干得出来。等作者的笔触转到荣宁二府时,什么贾赦、贾珍、贾琏、贾瑞、贾蔷、贾蓉、贾芹等等,全都出来了。他们像一群贪婪的蛀虫,拼命啃噬祖宗给他们留下的家业。在他们权势还盛时,谁也不能奈他们何;但是到了他们恶贯满盈时,窥伺着他们的报应就纷至沓来了。
红楼梦诗词5
1、《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3、菊花诗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种菊-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簪菊-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梦-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菊影-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残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4、咏柳
如梦令: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西江月-宝琴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如梦令-黛玉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5、大观园题咏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文章造化匾额-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有凤来仪臣宝玉谨题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万象争辉匾额-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文采风流匾额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6、即事诗
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秋夜即事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
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冬夜即事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鷞衾睡未成。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红楼梦诗词6
芦雪广即景联句(第五十回)
【说明】
此诗是宝玉与众姊妺相聚于芦雪广“割腥啖膻”、饮酒赏雪时所共吟。
广(音眼),就山崖建造的房子。芦雪广正“傍山临水”而筑。“广”不是“廣”的简化字。诸本或作“庵”,或作“庭”,或作“亭”,皆后人所改,今从庚辰本。
联句,是好多人联合起来作诗,通常用排律形式。联法是由一人起头一句,接着的人就联二、三两句,以后再接的人照例都是联一对句以对别人的出句,并拟下一联的出句让别人来对,最后一人用一句作结。但也有联一句的,诗的后半首即是,小说中用以显示兴高抢先的情景。联句较长,为检阅方便,“注”直接写在一联之下。后面《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也仿此。
一夜北风紧,(熙凤)开门雪尚飘。
注:小说中借众人之口评起句说:“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下了写不尽的多少地步与后人。”
入泥怜洁白,(李纨)匝地惜琼瑶。
注:意即“〔雪质〕洁白而怜其入泥,〔雪似〕琼瑶〔美玉〕而惜其匝(音扎,满,遍)地。”
有意荣枯草,(香菱)无心饰萎苕。
注:荣枯草,使枯草荣。草经雪覆盖,入春萌发更茂。饰,装饰。苕,苇花,秋开冬萎,开时一片白,诗中多喻雪。如苏轼《将之湖州赋诗》:“溪上苕花正浮雪。”芦雪广“四面皆是芦苇掩覆”,亭名当由此而得,此所以“即景”而咏。“苕”,程高本作“苗”,大误,苗何以用雪来“饰”?
价高村酿熟,(探春)年稔府粱饶。
注:价高,指酒涨价,因大雪天寒。语用唐代诗人郑谷《辇下冬暮咏怀》诗:“烟含紫禁花期近,雪满长安酒价高”酿,酒。年稔,年成好。稔,庄稼成熟。古人以为“雪是五谷之精”,冬雪大瑞,便得“年登岁稔”。府粱饶,官仓粮食很多。
葭动灰飞管,(李绮)阳回斗转杓。
注:上句意即“管中葭灰飞动”。葭,芦苇。古代候验节气的器具叫灰管,将芦苇茎中薄膜制成灰,放在十二乐律的玉管内,置于特设的室内木案上,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见《后汉书·律历志》。阳回,阳气复来,冬至“阴极阳生”。斗,北斗七星,即大熊星座,形如水杓,其方位随时改变,同一时刻斗柄所指四季不同。两句都以节气写雪。杜甫《小至》诗:“冬至阳生春又来”,又“吹葭六管动飞灰”。因出于同一首诗,故用以成对。
寒山已失翠,(李纹)冻浦不生潮。
注:上句说雪积,下句说冰封。
易挂疏枝柳,(岫姻)难堆破叶蕉。
注:主语都是雪。
麝煤融宝鼎,(湘云)绮袖笼金貂。
注:麝煤,本谓合麝香的烟墨,此指芳香燃料。融,炊烧使气上腾。鼎,鼎炉。上句说燃鼎炉以取暖,下句说笼两袖于貂皮中以御寒。
光夺窗前镜,(宝琴)香黏壁上椒。
注:意即“〔雪〕夺窗前之镜光,〔雪〕黏壁上〔沾得〕椒香”。夺,掩盖,超过。椒,芳香植物,古时后妃居室多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芳香。
斜风仍故故,(黛玉)清梦转聊聊。
注:故故,屡屡、阵阵之意。聊聊,稀少之意。下句说梦因冷而难成。
何处梅花笛?(宝玉)谁家碧玉箫?
注:梅花笛,因《梅花落》笛曲而名。碧玉箫,指箫截竹制成,以碧玉喻翠竹。
鳌愁坤轴陷,(宝钗)龙斗阵云销。
注:上句说大海龟恐雪压大地塌陷而发愁。《列子》有巨鳌背负大山的传说。坤轴,地轴,古代传说以昆仑山为地轴。见《河图括地象》。又“地不周载”,女娲“断鳌足,以立四极”,亦鳌所以发愁。参见《缘起诗》注。下句以玉龙斗罢为喻说雪。宋代张元《咏雪》诗:“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龙斗时云集,斗罢云消。《后汉书·光武帝纪》:“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两句或隐写末世白地景象。
野岸回孤棹,(湘云)吟鞭指灞桥。
注:回孤棹,孤舟返回,以写雪。参见《结诗社帖》“棹雪”注。下句典用南宋尤袤《全唐诗话》:“〔唐昭宗时〕相国郑綮,善诗。或曰:‘相国近为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因作诗而用“ 吟”。灞桥在长安东。
赐裘怜抚戍,(宝琴)加絮念征徭。
注:意谓皇帝怜恤将士雪中辛勤抚边戍守而赐棉衣,制衣的人同情服兵役者寒冷而把棉花加厚。唐开元时,宫中制棉袍赐边军。有士兵在袍子中找到一首诗说:“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做,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生缘!”士兵把诗交给将帅,将帅进呈玄宗。查问结果是一个宫女所作。玄宗就叫她离开宫廷,嫁给那个士兵。见《唐诗纪事》。
坳垤审夷险,(湘云)枝柯怕动摇。
注:意谓覆雪之地须察高低不平,担心树枝动摇掉下雪来。柪,低洼地。垤,小土堆。审,细察。夷,平坦、安全。柯,树枝。
皑皑轻趁步,(宝钗)剪剪舞随腰。
注:皑皑,白,多形容雪。剪剪,风尖细之状。本以“风回雪舞”喻女子步态(见《警幻仙姑赋》注),这里反过来以女子轻步舞腰来点风雪。李商隐《歌舞》诗:“回雪舞轻腰”。
煮芋成新赏,(黛玉)撒盐是旧谣。
注:这两句程高本改为“苦茗成新赏,孤松订久要。”用《论语·宪问》语,赞孤松为岁寒之友,有道学气,不合人物性格。
苇蓑犹泊钓,(宝玉)林斧不闻樵。
注:长着芦苇的水中犹有蓑衣人泊舟垂钓,林间已不闻樵夫的斧声。书中说芦雪广可“垂钓”,宝玉“披蓑带笠”,人称“渔翁”。唐代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上句正用其意写雪,又是即景,且渔与樵对仗,比程高本这一句作“泥鸿从印迹”工切。“泥鸿”句,意谓鸿雁在雪泥上随处印下足迹。用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意:“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不闻樵”戚序本作“乍停樵”,“乍”字不妥;程高本作“或闻樵”,更误。雪中岂能“闻樵”?且大观园哪里真会有人打柴?今从庚辰本。
伏象千峰凸,(宝琴)盘蛇一径遥。
注:意即“千峰凸起如象状,一径遥遥似蛇盘”。象色白,故为喻;雪覆大地,足印使小径曲曲弯弯的痕迹更显。唐代韩愈《咏雪赠张籍》诗:“岸类长蛇揽,陵犹巨象豗(音灰,打架)。”
花缘经冷结,(湘云)色岂畏霜凋。
注:花、色,指雪花、雪色;雪叫“六出花”。缘,因为。
深院惊寒雀,(探春)空山泣老鸮。
注:大雪雀饥,噪声如惊。鸮,鸱鸮(音痴消),即猫头鹰,叫声凄厉。
阶墀随上下,(岫烟)池水任浮漂。
注:意即“〔雪〕随阶墀上下〔覆盖〕,任池水漂浮。”墀,台阶。
照耀临清晓,(湘云)缤纷入永宵。
注:主语都是雪。永宵,长夜,冬季夜长。
诚忘三尺冷,(黛玉)瑞释九重樵。
注:上句说将士因忠诚而忘却戍守的寒苦,下句说皇帝因瑞雪能兆丰年而解除了焦虑。三尺,剑。语出《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借以说将士与戍守事,雪里刀剑随身,尤觉寒冷。九重,宋玉《九辩》:“君之门以九重”。后用以称皇帝。此句是称颂功德。
僵卧谁相问,(湘云)狂游客喜招。
注:上句用“袁安卧雪”典故:汉代有一次大雪积地一丈余,洛阳令出外视察,见百姓都除雪开路,方能出门。到袁安门口,无路可通,以为袁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见《录异传》。下句说踏雪狂游之客喜有人招饮可御寒。唐时,王元宝每逢大雪就叫仆人从巷口到家门,扫雪开路,招客饮宴,名曰“暖寒会”。见王仁裕《开元遗事》。
天机断缟带,(宝琴)海巿矢绞绢。(湘云)
注:天机,传说天上织女所用的织机。缟带,白色丝带,喻雪。海巿,海市屡楼,海中幻境。鲛绢,参见《题帕三绝句》注。两句取喻相类。
寂寞对台榭,(黛玉)清贫怀箪瓢。(湘云)
注:独坐雪中台榭,寂寞凄清。或有隐意。第七十九回脂评说,原稿后半部有宝玉“对境悼颦儿”情节,并谓书中所写“轩窗寂寞,屏帐翛然”,先为其“作引”。“对”程高本作“封”,主语就不是指人了,与对句不相称。下句说怀念在风陋巷中过着“一箪(音单,盛饭的圆竹器)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的人。典出《论语·雍也》。这里只借取其常用义。从脂评说宝玉后来过“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生活看,或所说“怀”人,也有隐指。
烹茶冰渐沸,(宝琴)煮酒叶难烧。 (湘云)
注:渐,迟,很慢。冰雪之水,因此难沸;柴叶沾湿,所以烧不着。“冰”程高本作“水”。
没帚山僧扫,(黛玉)埋琴稚子挑。(宝琴)
注:意即“山僧扫没帚〔之雪〕”。用“江边扫雪夕阳僧”诗意。雪中埋琴,出处不详。
石楼闲睡鹤,锦罽暖亲猫。(黛玉)
注:闲睡鹤,雪夜鹤闲已睡。锦罽,锦毯。见《冬夜即事》诗注。这句说,天冷,猫贴着毯子以取暖。黛玉戏语作诗,所以“笑得握着胸口”。
月窟翻银浪,(宝琴)霞城隐赤标。(湘云)
注:月窟,指月。见《咏白海棠》注。银浪,喻月光。宋代陈与义《咏月》诗:“玉盘忽征露,银浪泻千顷。”这里转而形容雪如月光倾泻大地。翻,倾。霞城,常指碧霞城仙境,与“赤标”并用则指赤城山,在浙江天台县北,“土色皆赤,状似云霞,望之如雉堞(城墙)”。见《会稽记》。晋代孙绰《天台赋》:“赤城霞起而建标。”赤标,谓赤色高峰望之可作标识。隐,指隐没于雪中。
沁梅香可嚼,(黛玉)淋竹醉堪调。(宝钗)
注:上句典出《花史》:宋时,“铁脚道人常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肺俯。’”下句意谓醉闻雪压竹之声,正好弹琴。用宋代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意:“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文中亦言“醉”酒。
或湿鸳鸯带,(宝琴)时凝翡翠翘。(湘云)
注:主语都是雪。或、时,都是“有的”的意思。翘,古代贵族妇女头上的首饰。
无风仍脉脉,(黛玉)不雨亦潇潇。(宝琴)
注:脉脉、潇潇,都是风雨潇洒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雪之纷纷扬扬。
欲志今朝乐,(李纹)凭诗祝舜尧。(李绮)
注:志,记载。舜尧,唐尧、虞舜,传说中古代的贤君。
【鉴赏】
芦雪广吟咏,参加联句者就多至十二人,确乎盛况空前。但盛会只是暂时的表象。薛宝琴、邢岫烟、李氏姊妺等一大批人涌到贾府“来访投各人亲戚”,为的就是求人家“治房舍,帮盘缠”,或暂找一个避风之所。这说明古代封建已到末世,社会的各类问题正在进一步加剧。她们借以荫庇栖身的大树,虽然表面枝叶尚茂,但内部早已朽烂不堪。在这几回以后,它的颓败征象也就很快地从各方面暴露出来了。一些贵族豪门不管眼前兴衰景况如何,都在或早或迟地走向灭亡。今日的欢笑隐伏着明天更大的悲哀。
联句,这种诗体本起于宫廷(相传滥觞于汉代“柏梁诗”),虽然渊源久长,但历来从未产生过什么有价值的作品,始终只是上层文人墨客比赛作诗技巧的一种文字游戏,严格说来它不能算作文学创作。清代文人相据联句之风特盛,与曹雪芹交往很密的敦诚的《四松堂集》中也就有不少联句诗可以说明这一情况。所以,小说中这些情节也是借虚构的人物故事对当时诗人墨客的这种习好所作的'现实的描绘。
清代有人评这首联句说:“起首插入凤姐,自是新妙,然后半太嫌杂乱,毫无精采。……且黛玉联句中既有‘斜风仍故故’,又有‘无风仍脉脉’,断无此复叠之法。雪芹于此似欠检点。”(野鹤:《读红楼札记》)批评者论诗还是有一点见地的,比如指出黛玉两句不应相犯。但论小说就很成问题:他没有能脱出脂评所说的“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等流俗的陋见。“杂乱”,本是这种百衲衣式的联句体的通病。如果作者一心为了传自己的诗,而把这首五言排律写得脉络分明,层次清楚,自然一气,“精采”动人,避免了联句本来无法避免的疵病,结果对小说反映现实真实这一点来说就欠缺了许多。湘云说:“我也不是做诗,竟是抢命呢!”描写这类“抢命”的而作的东西,既能在各别诗句上注意照顾人物的不同特点(比如那些“颂圣”的句子就不出于宝、黛之口;黛玉说“斜风仍故故”,宝玉接“清梦转聊聊”之类的安排,也显然是有所用意的),又在总体上并不使它显得有什么思想艺术价值,忠实于事物本来应有的面貌,这正是作者高明的地方。
红楼梦诗词7
1、《螃蟹咏》清朝·曹雪芹: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2、《薛宝钗咏白海棠》清朝·曹雪芹: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3、《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清朝·曹雪芹: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4、《终身误》清朝·曹雪芹: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5、《残菊》清朝·曹雪芹: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6、《交趾怀古》清朝·曹雪芹: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7、《咏红梅花得“红”字》清朝·曹雪芹: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8、《唐多令·柳絮》清朝·曹雪芹: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9、《五美吟·明妃》清朝·曹雪芹: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10、《香菱咏月·其三》清朝·曹雪芹: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11、《五美吟·红拂》清朝·曹雪芹: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12、《香菱咏月·其一》清朝·曹雪芹: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13、《咏红梅花得“梅”字》清朝·曹雪芹: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14、《临江仙·柳絮》清朝·曹雪芹: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5、《咏菊》清朝·曹雪芹: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6、《芙蓉女儿诔》清朝·曹雪芹: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
17、《咏红梅花得“花”字》清朝·曹雪芹: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18、《五美吟·西施》清朝·曹雪芹: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上浣纱一作:尚浣纱)
19、《访妙玉乞红梅》清朝·曹雪芹: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诗词8
01
《满纸荒唐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是《红楼梦》的缘起诗,讲述了作者写书的初衷。
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02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03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04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05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06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来复去,
柳丝榆夹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07
《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08
《如梦令》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09
《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
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诗词9
[清]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注释: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支曲子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写的,它明确地抒发了对钗、黛的不同思想感情。贾宝玉和林黛玉虽不得结合为夫妻,却终生互相怀念,说明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这就是反对封建礼教,鄙弃功名利禄;贾宝玉和薛宝钗同床异梦,冷漠无情,说明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志趣。贾宝玉敢于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给他们安排的"金玉良缘",而永远忠于"木石前盟",说明他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的民主自由思想。他不满意命运的摆布,尽管贾母给他安排了锦衣玉食,尽管薛宝钗对他"齐眉举案",百般顺从,但他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懑","到底意难平"!他认为,"金玉良缘",不仅是"美中不足",而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他悲痛地感叹人生,控诉社会,恨不能把积郁在内心的深沉感情统统发泄出来!
红楼梦诗词10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探春。
判词前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这副画象征着探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离别故土,船和海是暗示她远嫁的情景
探春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在贾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是最聪明、最有才干的一个。说她志向高,是她想有一番作为。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回,写她代凤姐管理一段大观园,把那么纷繁的事务,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几乎不在凤姐之下。
她在封建观念影响下,以自己是庶出为耻;加上赵姨娘为人卑琐,她就干脆不认她作娘。她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人称玫瑰花,又鲜艳又有刺。在抄检大观园一回,她居然敢打那个大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个大嘴巴!多么令人痛快!凤姐随意作践赵姨娘,但是对其生的这个出众的女儿却丝毫不敢小看,还要畏她五分,独表敬重。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娇小姐,随着家族末落,命运也一样令人悲哀,年轻轻的就远嫁异乡,路远山遥,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判词前的画里画着两人放风筝,可能还有一个女孩儿同她一起嫁走,因曹雪芹没写完全书,不知是谁了。
红楼梦诗词11
警幻仙姑歌辞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诗词鉴赏】
第五回写宝玉在可卿房里睡着后,梦见自己在可卿引导下来到了一个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仙境,就是第一回书中提到的太虚幻境,忽然听到山后有人(即警幻仙姑)唱出了这首歌辞。
所谓太虚幻境,完全是作者依据表述某种思想意图的需要凭空虚拟的。梦里的故事当然是假的,但作者借此表现的思想却不是文章游戏,而是寓进了很深的涵义,个性是十二钗的判词及《红楼梦》曲是全书的纲领,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甚至能够说,读不懂第五回,就没法完全读懂《红楼梦》。
这首歌辞以虚无观念对男女间感情进行了否定。《孟子》里说:食、色,性也。《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些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唯物论的.说法。但佛教认为,一切苦恼都起源于情欲,要摆脱烦恼就要斩断一切情思,包括爱的情欲。警幻仙子让宝玉听见这首歌,是要启发他醒悟,不要陷入情爱的纠葛中不能自拔。宝玉当然不会醒悟,如果他在这时就醒梧过来出家当和尚,那么一部《红楼梦》故事就没了。
红楼梦诗词12
薄命司联语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诗词鉴赏】
宝玉到了太虚幻境,看见两边配殿挂着许多匾额,其中之一是薄命司,两边的`对联就是这一副。警幻理解宝玉请求,让他进去游览一番。
薄命司,取红颜薄命之意。大观园所有女子的生死簿,即《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都藏在那里。这就预示着她们无论地位高低、品质优劣、才智大小、容颜美丑,一概都没有好命运。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些女孩儿命运的叹息。
红楼梦诗词13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之后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这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但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好处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证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名姓已无可考)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戌本第一回)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述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诗词14
摘 要:《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也是一部具有修辞学研究价值的古典文本。主人公林黛玉作为诗社的佼佼者,其诗词堪称绝妙。论文以林黛玉笔下的诗词为着眼点,重点分析其诗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深入地体会语言的丰富性和唯美性。
关键词:林黛玉 诗词 修辞
《红楼梦》作为世界文学殿堂的瑰宝,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有二百多首,其中林黛玉笔下的诗词共22首(以前八十回为准),其艺术价值很高,好似花的精魂,更似诗的化身。林黛玉的诗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体现了修辞艺术的丰富性。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本文拟从语音、词汇、修辞格三个角度,对诗词所运用的修辞及其所表达的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诗词的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了条件,丰富了修辞研究的内容;修辞则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常见语音修辞有押韵、叠音、叠韵、平仄等。黛玉的诗词中运用叠音和叠韵,使诗词具有韵律美。
(一)叠音
叠音作为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是重叠同一个音节所构成的词。运用叠音词不仅可以增强语句的韵律美和画面的形象性,还可增加感情色彩。如:“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题帕三绝》)中“点点”与“斑斑”是对黛玉哭泣时流下伤心眼泪的生动描绘;“泪烛摇摇短檠”(《秋窗风雨夕》)中“摇摇”形象地描绘出了烛火的跳动;“娇羞默默同谁诉”(《咏白海棠》)中的“默默”;“喃喃负手叩东篱”(《问菊》)中的“喃喃”;“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菊梦》)中的“依依”与“故故”;“连宵脉脉复飕飕”(《秋窗风雨夕》)中的“脉脉”和“飕飕”等,使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也传递给我们一种悲伤之情及对现实的无奈。
(二)叠韵
叠韵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叠韵是将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叠韵可以使语音本身具有协调美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尺幅鲛绡劳解赠”(《题帕三绝》)中的“鲛绡”用了叠韵,增加了诗的韵律感。“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秋窗风雨夕》)中的“萧条”和“滴沥”都用了叠韵,在句中对仗工整,增加了凄美的神韵。《葬花吟》中“不管桃飘与李飞”中的“桃飘”“明媚鲜妍能几时”中的“鲜妍”等都运用了叠韵,在无形中增加神韵。
二、诗词的词语锤炼
词语的锤炼,古人叫“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用最恰当的词语,使表达更加准确完美。词语锤炼注重意义和声音的锤炼。意义锤炼就是要达到用极少的字传达出美的意境。修辞艺术是博大精深的,要展现修辞的魅力,“炼字”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如:“尺幅鲛绡劳解赠”(《题帕三绝》)中“鲛绡”用词甚佳,韵律统一,若此处换成它的同义词“手帕”虽通俗易懂,但不如用“鲛绡”更有诗意。“娇羞默默同谁诉”(《咏白海棠》)中的“娇羞”表现了白海棠羞涩动人的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葬花吟》)中“风刀霜剑”说寒风像刀,严霜像剑,实指黛玉在贾府生存环境的恶劣。词语的精选不仅从词的内容方面考虑,还应在声音上进行编排,要注意音节整齐、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自然等。如:
(1)《菊梦》
睡去依依随雁断, ― ― ―
惊回故故恼蛩鸣 。― ― ― ―
诗中平仄相间,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有一种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2)《螃蟹咏》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无尝。
螯封嫩足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花霜。
诗中“忘”“尝”“香”“觞”“霜”押的是“ang”韵,韵脚和谐自然,音节匀称,整齐而有节奏感。
三、诗词的修辞格式
(一)比拟
林黛玉诗词中的比拟十分精彩,黛玉一生所作的诗都离不开花。《中秋即景联句》中的“冷月葬花魂”,诗中“花魂”词用了拟物的手法,实指黛玉自己的灵魂十分凄美,这是黛玉呕心沥血用生命谱出“灵魂”绝唱。这些诗都让我们看到了黛玉艺术形象的与众不同,她是花的化身,也就是修辞学上说的比拟,以花拟人的手法。如:《咏白海棠》中,用“白海棠”来比拟林黛玉自己,用梨花的白净和梅花的风韵衬托白海棠的纯洁,表现出黛玉像白海棠一样的高洁。在《葬花吟》中比拟手法的运用更为精妙,如:“鸟自无言花自羞”这里把“鸟”和“花”比作人,让花有了人的娇羞之态,这里黛玉把自己的忧伤感情都倾注在花的身上,使花处处充满人的感情。“花魂鸟魂总难留”中“花魂”和“鸟魂”是自己的灵魂,这里是拟物。比拟手法在黛玉的众多诗篇中的应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比喻
林黛玉的诗词,常常借助比喻来表达情感,既含蓄,又生动形象。如:《唐多令》中“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写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和居住燕子楼的关吟吟,都是红颜薄命。黛玉在这里意在自喻,暗示了自己的命运。“一团团,逐对成毯”用柳絮的漂浮不定来比喻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葬花吟》中有很多地方用了比喻,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中“风刀霜剑”比喻贾府及其整个封建礼教对黛玉的摧残和压迫。整句话暗指黛玉在贾府的.生存环境恶劣,无依无靠,只能听凭命运的安排。
(三)借代
林黛玉的诗词也用借代的手法进行艺术换名,使诗词用字更加精湛,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如:《世外仙源》中,“花媚玉堂人”一句用“玉堂人”来指代元春,诗意倍增。在《题帕三绝》一诗中,“抛珠滚玉只偷潸”一句用“抛珠滚玉”来指眼泪。《葬花吟》中有一句为“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诗句中用“香丘”指代花的坟墓,表现花“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归宿,暗指黛玉的坟墓。“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诗句中用“红颜”代指美丽的女子,在小说中实指黛玉自己,写出了黛玉对自己悲惨处境的沉痛预言。 (四)顶真
林黛玉的诗词运用顶真,句句顶接,顺势而下,环环紧扣,引人入胜。例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和“独依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葬花吟》)“天尽头”和“洒”上递下接,首尾蝉联,突出了事物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尽黄昏”这四处都是《桃花行》中的诗句,运用了顶真,使诗更有韵味,在诗中也起到了强调、过渡的作用,形式上给人别致的感觉。
(五)对偶
林黛玉的诗词广泛运用对偶,令诗词对仗工整。如:“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杏帘在望》)中“一畦”对“十里”和“春韭绿”对“稻花香”两句一气呵成,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别样的景致,写春韭的“绿”和稻花的“香”意境呼应,句式对仗工整。“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中秋即景联句》)中“鹤”对“花”正是动物对植物;“鹤影”对“花魂”一个是具体意象,一个是抽象事物,“寒塘”对“冷月”给了我们一个绝艳凄惨的大背景,充斥着一股哀愁,对林黛玉的情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偶诗句还有很多,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等。
四、诗词的修辞效果
(一)构筑醇美的诗歌意境
诗歌修辞艺术中,每一种辞格都呈现出一种语境,这就是说,在每一种意境中都有一群意象在流动。这一群群诗歌意象便构筑了醇美的诗歌意境,或深邃,或优美,或高雅。
黛玉的《杏帘在望》,单从题目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诗中虽看似外景描写,句句对偶,平仄相间,但句中每个精选的词都有色彩画面感,能让人透视到农家的生活:“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两句意义指向十分深厚,这长着菱角和紫红水草的浮着鹅儿的池水一定距离那家农舍之门不太远;那能让燕子筑巢的梁下,一定是一座有堂屋的大宅子。而“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又是说这里又有“菜”又有“粮”的。整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人们生活惬意、安居乐业的画面。在《题帕三绝》中有好多的意象,如“泪”“鲛绡”“香痕”等,这些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凄美的意境。再如《秋窗风雨夕》中“风雨”“秋情”“泪珠”“寒烟”“秋雨”等也写出了一种悲凉的意境。这都是选词精炼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每一首诗不管是喜调是悲调,都会呈现出一种完美的艺术意境。
(二)探求丰富的审美客体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在诗词中需要很多的审美对象,才能展现出唯美的意境,才能让读者从意象中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思或所颂扬的品格。
黛玉运用修辞手段,创造了令人赞赏的审美客体。比如在《咏白海棠》中黛玉用“白海棠”自拟,用梨花的白净和梅花的神韵衬托白海棠的纯洁,实则写黛玉自己。由此可以看出比拟辞格的运用,为诗增添了不朽的艺术光彩,为写黛玉的纯洁品格提供了有力的艺术手段,从而为我们创造了“白海棠”这一永恒的审美客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葬花吟》)中“风刀霜剑”作比喻给人一种环境恶劣的感觉,这也是审美对象所起的效果。“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葬花吟》)中“香丘”指花的坟墓,花是美好的事物,葬花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被侮辱的纯净的地方。“香丘”借代指黛玉的坟墓,也指出了黛玉不愿受辱,不甘低头的性格。这才是“香丘”所要表达的思想价值所在。总之,修辞格的运用,为我们留下了寓意深刻的审美客体。
参考文献: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M].北京:中华书局,20xx.
[3]林兴仁.《红楼梦》的修辞艺术[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4.
[4]李庆荣.现代汉语实用修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00.
[5]王希杰.汉语修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xx.
(成丽娇 辽宁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33)
红楼梦诗词15
《宝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黛玉出世,蹙眉一皱,泪眼盈盈,惹人怜爱,却不得他人心。宝钗入世,聪明伶俐,处事周到,左右逢源,却不得宝玉情。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身披霞衣,头戴金冠,享宫中繁华,也需耐深闺寂寞,有得,必有失。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不惹是非,与世无争,这位善良恬淡的姑娘,在红楼一梦中,终究没有落得好下场。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出身卑微,却落落大方,向往美好,寻找最好的自己,蒋勋说,这是探春了不起的一点。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敏而早慧,悟透红尘,她舍得了自己,也舍得了宁府,更舍得了花容月貌,皈依青灯古佛旁。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自幼失怙,尝尽悲苦,却藏起娇弱,磊落豪爽,她的孤独,只有自己知晓。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隔岸观花,临水听琴,犹如一位世外高人,只闻钟磬音,不见惊鸿影。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八面玲珑,精明能干,心狠手辣,偏偏,这世间百态、人情世故,她都深谙其道。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不幸中最幸之人,红楼一梦是悲剧,梦醒后,何去何从,全看造化。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无情无爱,无权无势,最终也落得凄惨的下场。一生冰冷而破败,可怜,可悲。
《香菱》
根并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眉间那一粒胭脂记,注定是生命里的`一场劫。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欲望是蜜糖,也是砒霜,可以让人奋发向上,也可以让人飞蛾扑火般,走向毁灭。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红楼梦诗词】相关文章:
红楼梦诗词(经典)08-16
红楼梦诗词08-16
关于春分的诗词08-20
十二星座中秋节诗词08-20
小学必背古诗词08-15
关于植树节的古诗词欣赏08-20
用诗词形容12星座在秋季的心情08-20
小学必背古诗词大全(15篇)08-15
小学必背古诗词15篇(推荐)08-16
【热】小学必背古诗词15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