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李清照经典诗词

李清照经典诗词

时间:2025-09-04 10:17:36 诗词 我要投稿

李清照经典诗词汇总15篇

李清照经典诗词1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赏析

李清照经典诗词汇总15篇

  【原词】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释】

  ①蛩:蟋蟀。

  ②云阶月地:指天宫。语出杜牧《七夕》诗。

  ③“纵浮槎”三句: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许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④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⑤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文选·曹丕〈燕歌行〉 》: “牵牛织女遥相望。”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⑥甚霎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一会儿。

  【赏析】

  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首从人间的七夕着笔,写周围环境的沉寂和抒发主人公孤独痛苦的心情。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大兴夸张之笔,说那几张飘然落地的梧桐老叶是。呜蛩”所“惊落”,极写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烘托了词人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间。天上愁浓”的联想,把自己的心境与牛郎织女的离愁紧紧地编织在一起,成为所托之事与所言之情的纽带。下面写牛郎织女的故事:“云阶月地,关锁千重。”描写牛郎,织女远隔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正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正所谓:“纵浮搓来,浮槎去,不相逢。”整个上片由人间写到天上,于叙述中旬旬含情,句句扣紧着词人的感情脉搏。最后,在下片词人的'感情已经完全化他为我,将自己夫妻的境况与牛郎、织女的境况融合为一,因此,她从现实自我处境出发,展开了奇特的联想:“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天宇间风雨变幻莫测,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现在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这种推测联想,完全是移情的结果,含蓄婉转地抒写了人间七夕夫妻不得相见的难言苦衷。

  尾句写天上七夕的自然景色,与首句人间七夕之景遥相呼应:一边是风雨飘忽,阴晴不定的银河两岸,一边是蟋蟀低吟、梧桐落叶的深闺庭院,这就开创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词人孤寂悲伧的心情。尾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成功地提炼了口语,用排句形式集中描绘了宇宙天体的瞬息万变,在创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增添了词的音乐美。

  总的看,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开头是寂静的人间七夕,结尾是风云变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绘牛郎织女的离愁,衬出词人自身的绵绵别恨。描绘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于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体验为天帝所责,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织女的境遇。这首词鼓起想象的羽翼,翱翔于天地之间。开头,从静夜蛩鸣、梧桐叶落,想到自己身处在离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联想到将要相会的天上的牛郎织女的艰难处境。她为牛郎织女感叹,感叹他们为浓重的离愁所苦,纵浮槎来去,也不能相逢;她为牛郎织女忧虑,忧虑他们经年才见,见后又别,别恨难穷。最后,又遥望太空,寄情于风云变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从中作梗,盼望牛郎织女不再有波折,顺利实现一年一度的会晤。从而,使真、善、美得到统一。这首词是咏七夕诗词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试题】

  1. 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答: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织女被千重关锁阻隔,只有在如浩渺星河中的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2分)借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来抒发自己与之同病相怜的浓重的离愁。(2分)也有对牛郎织女因阻隔极深不得团聚的深切同情。(1分)

  2. 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举出三种并结合文本加以赏析。(6分)

  答:①虚实结合(想象)。词作从人间的鸣蛩和落叶梧桐写到天上分离的牛郎织女,开拓了意境,丰富了词的意蕴,使境界更加奇丽。

  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

  ③一语双关。上下片的后三句都语意双关。上片三句表面写天上的分别,实则写人间有情男女的离别。下片三句表面写天气阴晴变化,实则写人的悲喜交集,由喜而悲。构思新颖别致。

  ④语句叠用(反复)。上片,叠用三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下片,叠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

  (答其中的三个技巧,并能分析鉴赏即可)

李清照经典诗词2

  【篇一:《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篇二:《钓台》】

  巨舰只缘因利往,

  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

  特地通宵过钓台。

  【篇三:《感怀》】

  宣各辛丑八月十日到莱,

  独坐一室,平生所见,

  皆不在目前。

  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

  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

  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篇四:《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篇五:《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

  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

  蔷薇风细一帘香。

  【篇六:《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

  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

  安得情怀似往时。

李清照经典诗词3

  临江仙

  李清照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

  垂杨低映木兰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

  青鸾①无计入红楼。

  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

  【注】①青鸾: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8.词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5分)

  9.词的上片写道:一段夕阳愁,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愁绪包括哪些?(6分)

  阅读答案:

  8.草树、落花、风、帆、垂杨、舟(木兰舟)、春水、夕阳,描绘了一幅幽暗、寂静(寂寥),令人感到冷落(萧条、凄迷)、忧愁的.画面。分析:春末汀州,绿影阴暗;落花满地,风静帆收;柳映船停,春水湿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气氛凝重充满忧愁。(评分标准:意象2分,5个以上2分,少于5个1分。概括画面2分,意思对就可以,分析1分。)

  9.①伤春之愁。暮春时节,落花满地,勾起作者惜春、伤春之感。②怀念亲人之愁。此中游子凝想当年分别的时候,佳人倚窗凝望,而现在无法托青鸟传信,令人惆怅。③萍踪游子的羁旅之愁。上片明写木兰舟,暗写舟中游子,幽暗的景物烘托出忧愁、凝重。(评分标准:每点2分,概括对1分,分析1分。)

李清照经典诗词4

  1、微寒应候,李清照唯美诗句。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 贵胄。

  2、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7、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藉藉,木犀花。

  8、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9、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10、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11、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2、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1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4、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珮,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15、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1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7、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18、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9、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20、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21、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22、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23、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24、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25、禁幄低张,彤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句子《李清照唯美诗句》。妖娆娇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26、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27、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2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29、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30、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31、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32、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33、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34、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35、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6、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37、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38、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9、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40、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41、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42、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4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4、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45、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46、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47、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48、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49、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50、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李清照经典诗词5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

  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日薄:谓早春阳光和煦宜人。

  ⑶乍著:刚刚穿上。宋方潜力《蕙兰芳》:“乍著单衣,才拈圆扇,气候暄燠。”

  ⑷梅花:此处当指插在鬓角上的春梅。一说指梅花妆。《太平御览》卷九七O引《宋书》,谓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妆。

  ⑸沉水:即沉水香,也叫沉香,瑞香科植物,为一种熏香料。《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南州异物志》云:“沉水香出日南。欲取,当失斩坏树着地。积久,外皮朽烂。其心至坚者,置水则沉,名沉香。”

  译文

  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

  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南渡后眷念沦陷的北方故乡而作的。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徽钦两帝被金兵所俘。李清照南下江宁,她接踵遭际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的种种不幸。词人在南方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内心郁积着国破家亡的无限苦楚。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词人为倾吐深重的故国之思和怀乡之情,写下了这篇《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赏析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上片写作者早春日里用醉酒浓睡来开解浓重的乡愁的情景,下片写她除了神经受到麻醉否则是不会忘记故乡的愁苦心绪。全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超妙。

  此词写早春。风柔日薄,熙和天气。人们从严冬中走过,脱去厚重的冬衣,春衫乍试,怎不感到轻松、解脱,产生喜悦的心情?词人用赋的手法,直写出此时心情之好。

  下两句忽作转折。早春又是乍暖还寒时节,小睡起来,微寒侵肤,刚才插到鬓上的梅花也已枯凋。词人不说心情的转变,只用天气的轻寒和梅花的凋残,暗示其意识流程。一定是乡心又被春天拨动,故园那些美好春天的回忆又从记忆中泛起。值此小楼又东风之时,更觉风景不殊而有山河之异!

  下片于是发出故乡何处之悲呼。故乡虽在而河山易主,欲归不能。范仲淹《苏幕遮》下片:“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只有在醉里梦中,才能片刻摆脱沉重的乡愁。词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醉梦中,只说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酲未解。而醉醒时乡思的凄苦,尽于言外可见。

李清照经典诗词6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艨舟,

  载不动、许多愁。

  这是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写的一首词。当时国破家亡,夫伤物散,她也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所以,词情及其悲苦凄惨。

  首句写当前所见,“风住尘香”四个字表达了一场小小的灾难的后果:狂风摧花,落红无数,花已沾泥,人践马踏,依然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这四个字不但含蓄,而且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了词人更为丰富复杂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所闻,故所为如此。日头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萧]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情景极然不同。

  三四句,由含蓄转而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皆因物是人非。而这种变化是广泛的、重大的、剧烈的变化,无尽的痛苦、悲哀全在其中。所以,词人以事事休来作结,来概括自己的绝望之情。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所诉;真率,是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仍不得不诉。故似相反,而实则相辅相成。

  上片既极言所见景色之凄惨,心境之凄苦,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说起。李清照是极爱游山玩水的。双溪是浙江金华的'名胜风景区,她想借游览来排遣心中的凄惨心境。但实际上, 他的痛苦之大,哀愁之深,又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已经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担了。词人的设想既新颖,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来转折传神。试想,春日的双溪好呀,只是听说;泛舟出游,也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然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做在家里发愁。

  这首词的文思新颖,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柔造作之嫌。以船来载愁,形象笔致,将愁物质化了。在布局上,古人以“扫处即生”来评判。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先写前一段情景的结束:春光已尽,又由风住香留触发到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作者在这里才是要表现的最动人的部分。抒情诗因受着篇幅的限制,只能反映出有代表性的一个点或一个侧面。而本词这种写法,就能够将省略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

李清照经典诗词7

  1、惜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2、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3、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4、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6、未来会怎样我已不怕,有这样美丽的过程已足够。

  7、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9、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10、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1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1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3、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14、泪湿罗衣脂粉满。——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15、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6、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17、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8、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19、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20、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2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2、髻子伤春慵更梳。——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3、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李清照《临江仙·梅》

李清照经典诗词8

  《浣溪沙》原文: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参考注释:

  ①莫许:不要。

  ②琥珀:松柏的树脂积压在地底亿万年而形成的化石,呈褐色或红褐色。琥珀浓,指酒的颜色很浓,色如琥珀。疏钟:断续的钟声。

  ③瑞脑: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龙脑,即冰片。

  ④魂梦:即梦魂,指睡梦中人的`心神。

  ⑤辟寒金:任昉《述异记》:“三国时,昆明国贡魏嗽金鸟。鸟形雀,色黄,常翱翔海上,吐金悄如粟。至冬,此鸟畏霜雪,魏帝乃起温室以处之,名曰辟寒台。故谓吐此金为辟寒金。”诗人遂以辟寒金指代珍贵之精金,“辟寒金小”,喻精金头饰小巧。辟《乐府雅词》作“碎”,误。

  ⑥髻鬟:古代妇女的两种发式。

  ⑦烛花:蜡烛燃烧时的烬结。

  《浣溪沙》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作。写女主人晚来用酒遣愁,梦里醒来的孤寂,隐含无限的离情别绪。通过梦前梦后的对比,把年轻少妇沉重的愁苦情思从侧面烘托出来。全词写的相思,却不着相思一字,具有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经典诗词9

  1. 酒栏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2.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3.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4.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6.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7.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8.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9.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11.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12.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13.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14.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5.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16.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7.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18.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19.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20.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21.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22.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23.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24.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25.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26.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27.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28.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9.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30.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31.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32.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33.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34.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35.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36.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37.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38.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39.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40. 笑语檀郎,今夜纱橱秋箪凉。

  41.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2.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43.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4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5.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6.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7.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48.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49.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50.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51.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52.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53.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54.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55.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56.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57.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8.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59.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60.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61.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6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3.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64.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65.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66.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67.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68.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69.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70.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71. 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72.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73.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74.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75.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76.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7.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78.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79.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80. 浪花泪,心儿醉。隔转空头花容悴。思君如流水,长空细细马蹄碎。君若见,梦中定相会。滚滚长江水,浪淘英雄泪。

  81.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82.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83.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84.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85.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希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86.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87.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李清照经典诗词10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这首词的上片,集中写愁苦难禁之状。作者一下笔就直抒胸臆,以抒情开篇的词并不罕见,但像这首词起笔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字,实属属罕见,这十四个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立即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弦。“寻寻觅觅”四字即包含了作者流亡以来不幸之遇,又极准确。传神地表现出她在极度孤独中那种若失若有,茫无所措,要抓住一点什么的精神状态。后十个叠字既写环境又写情,将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发展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一层层写来,多么细腻曲折,十四个字一气而下,笼罩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调,使以后逐次出现的景物,都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接着,作者集中写孤独难耐之情。“这次第,怎一个愁了得。”作者在最后收束以上几层可伤之事,与开篇十四字下下呼应,终于点出一个“愁”字,感情的分量非常沉重,更妙的是:全篇写愁,未了都说,这情景,用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呢?这样,在结尾一句又把诗意推进一层,犹如异峰突起,遥指天处,使通篇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在这首词里,作者对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有深切的体验感受。心中有无限凄楚要倾吐出来,她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抒情的'典型环境,融情入景,从而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这里,李清照采用了丰富多变的抒情手法,有螺旋式的表情法,例如以上词里有几层可伤之事,像螺旋一样越旋越紧,一层深一层。而开篇的七对叠字,把极度的忧愁和哀痛之情照直地迸裂到字面上,同时又层层深入。可以说是兼用了奔迸式和螺旋式的表情法。还有引曼式的表情法。像“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就是声调深浅,长言咏叹,但词中更多地运用了含蓄蕴和的表情法,用环境,景物来烘托,作者通过铺叙,把多种表情方法结合起来运用,表现出多侧面,多层次,深刻细腻的感情。

  集评

  罗大经《鹤林玉露》:起头连叠七字,以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有此文笔,殆间气也。

  徐釚《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刘体仁《七颂堂随笔》: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

  许昂霄《词综偶评》:易安此词,颇带伧气,而昔人极口称之,殆不可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陆鎣《问花楼词话》:《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

  吴灏《历朝名媛诗词》:易安以词专长,挥洒俊逸,亦能琢炼。其《声声慢》一阕,其佳处在后又下“点点滴滴”四字,与前照应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笔力,本自矫拔,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李易安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上十四叠字,则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李清照经典诗词11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土,祖籍山东济南。出生于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里。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李清照十八岁前,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比的。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少年时的李清照,性格活泼开朗,是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一个初夏露浓压得花低垂的早晨,李清照来到后花园打秋千。正当她打过秋千,正欲回房梳洗的时候,只见有人影影绰绰走进了花园。此时的她衣衫不整,披头散发,不好见人,只得含羞而走,慌乱中,顾不得穿鞋,头上的金钗落地。回到楼上,她突发灵感,便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写成了一首小令《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诗寥寥数行,将闺门少女突然见到生客来访时的天真娇憨之态写得逼真自然。嗅梅观客,将少女羞涩中又带新奇的心理描写得大胆明朗。一个天真活泼、热情、聪毅、多情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如写于十七岁的《如梦令》一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中一次夏日结伴舟游,姑娘们因为“沉醉忘路”而“误入藕花深处”这一误,却“误”出了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沉寂的莲花池因为这一群误入者一下子沸腾起来,从姑娘们的惊呼声,划浆声和水鸟惊起拍翅声中,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词人那种从心中迸发出的,不可名状的欢快之情。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勾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图。而透过这幅图,一位活泼开朗、无拘无束、率真洒脱的少女便飘然从画面深处走来。这便是年轻时的李清照。正如今人薛祥生所说:“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荡舟晚游图,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浓厚情趣,具有唤起人们追求自然美的巨大作用。①

  徽宗靖国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开始了人生旅途上最美好、最值得回味的一段岁月。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甜美的爱情使得新婚燕尔的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她在诗作中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一个新婚女子特有的真挚缠绵的柔情。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一词中就塑造了一位闭月羞花的美貌而娇憨纯真的情态的女子形象。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露痕。怕郎猜透,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写她爱春爱美,在卖花担买了一枝含苞待放的鲜花,又生怕“郎”说她不美,最后,将那鲜花斜插在发簪上,让“郎”比比,到底哪个更美?

  作者以活泼、清淅、浅俗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反映了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及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赵明诚是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自幼喜好收藏考订金石刻词。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夫妇二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但她毕竟是生活在一个封建时代,又是嫁给了一个宰相之子。在嫁给赵明诚七年之时(大观元年即公元1107年),便遇公公赵挺之去世。李清照随赵明诚迁居山东青州故家。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年,后来赵明诚复仕,连任山东莱州和淄州多年。在这前后二十来年的时间里,李清照便过着一种多愁善感的闺怨生活。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吧,李清照已由天真无邪,活泼快乐的少女走向多愁善感的青年。青春情怀和各种人生的滋味,渐渐潜入她的心头。此时李清照的词流露出自己所处深闺的淡淡哀愁和闺怨。她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悟人生,去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她的词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女性的柔情美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如她新婚不久后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州。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李清照重阳佳节寄给丈夫的,词中描写了她孤寂凄清的处境和对丈夫的思念。前两句以景为主,没有明写相思之意,但从“红藕相残”的秋景中,隐约透露出作者愁闷的心情: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夫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公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相思之情、思念之情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断,理还乱”,一旦萌发,难于消失;它刻骨铭心,像游丝一般萦绕于心。它可以从外在情态的“眉头”上消失,却又不自禁地钻入“心头”。李清照对这种感情作了独特、深细的体察和把握。女词人一路写来,或融情于景,或景中寓情,意象或隐或显,时露时藏,于词中的结尾猛然出现,如群山的高峰,爆亮的灯蕊,令读者震动、深思。从中可见李清照既有一般女子温柔、善良、细腻的特点,也有作为文化女性多愁善感的一面。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留情话”。在这首词中所有景物的描写都包含作者情思,“红藕”、“玉簟”、“兰舟”、“雁字”、“月”、“花”都融进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用话慰贴切,坦率深挚;表情热情、大方、毫无扭捏之态。在此我们可见一个少妇在真挚地剖白内心,纯真而又无计排遣的'爱情轲知其爱之深,思之切,愁之苦,情之痴,真可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随着明诚离家日子的无情延伸,李清照相思之情日甚一日,由于情绪不好,睡眠不足,她的身体渐渐消瘦下来。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此时此刻,花开花落,四季更迭,秋风春雨,都会引起她思想情感上的波动,女词人坦率地描绘了相思的苦楚和对丈夫的真挚感。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抒发了与丈夫的离别之情。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从周围环境和物品的细节刻画中,我们已可以品味到隐藏于词人胸中的沉痛的离别之恨。“这样曲曲折折、藏藏露露的心理刻画,写出了思妇的情之深,思之切,以及由此引出的一片痴情,让读者看到一个情深意笃、多愁善感、回肠千转、深沉内向的女子的内心世界”。②示了作者动人心弦、撼人心魄的离别闺愁。

  《醉花阴》则从更深的层次刻画出了词人深切怀念丈夫的离愁别绪。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李清照夫妻暂时分离,思念之情绵绵不绝。上片述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独处深闺的离愁。窗外阴沉暗淡,室内香烟缭绕,“永”“销”二字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次日为九九重阳,又逢佳节倍思亲之际,离思转深,以故香帐凭枕,夜深难寐。“凉初透”,兼写秋节萧瑟与心境凄冷。下片纪重阳赏菊情事。自古即有重九饮酒赏菊风俗,陶潜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菊从事丛中……就酌,醉而后归”(《续晋阳秋》)。词人继踵文苑雅事,黄花拂袖,而离愁难解,遂逗出煞拍三句。“销魂”,深化篇首“愁”字,由“愁”而致人瘦,见出离思深沉。帘外黄花与帘内佳人,相映生辉,形神酷似,同命相恤,物我交融,创意极美。李清照以其自然细腻的文笔、婉约优美的文风、清新精巧的遣词,在词坛一枝独秀。轻下笔,将女性脉脉搏柔情点染到极致,浓蘸墨,将女性的纤纤柔弱刻画入微。柔润,润到称绝,凄美,美到无比。

李清照经典诗词12

  1)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4)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5)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6)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7) 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8)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9)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10)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1)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12)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3)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4)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 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

  16) 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17)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8)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9)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0)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1) 眼波才动被人猜。

  22)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23)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24)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5)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6)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7)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28)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29)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30)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31)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32)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33)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李清照经典诗词13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李清照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李清照是因为这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因为李清照的一生,是诗意的一生。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名宦之家,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文学艺术的熏陶,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气质高贵。有人认为,李清照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大美女,虽然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根据她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诗词中所流露的神韵,我们可以猜想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气质若兰。李清照的美,表现在她作为一位文化女性所具有的卓越超群的才华和高贵的气质,表现在她的不同时期的风格迥异的词中,正是从这些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才华横溢、忠于爱情,在悲苦屈辱面前不低头的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一阕脍炙人口,为历朝历代所称颂的好词,这首词很有韵味,写法别致,含蓄清艳,讲述了自夜及晓的一段故事,从回忆到现实,采用中国传统的通过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把一个被情爱融化了的少妇神态,活灵活现的摆在读者面前。全词委婉浑涵,以景藏情,读之如入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李清照的诗词文章能卓越不群,最主要的因素是她喜好读书,学问渊博。她经常手不释卷,不论几案及枕上,尽都是书,终日沈醉其中。她在《浣溪沙》中写道:“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收藏之富,真是惊人。在靖康之乱,她仓促南渡时,除载书十五车外,而归来堂,还留有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可见她藏书之多。她把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虽经靖康之变,辗转流亡,数经兵火,而书依然不离身边。在中国文学史上,巾帼词人李清照的出现,为南渡词坛放出了奇异的光彩。作为史学上不多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生动地再现了她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历程,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女性特有的情感画卷。她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委婉含蓄,但仅限于写闺情相思之类;后期经过战乱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以及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一起抒发在她的作品中,词的情调显然过分低沉,而这些又在词人晚期名作《声声慢》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诗词是李清照一生感情的释放,是她情感历程的又一次再现,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李清照经典诗词14

  李清照(1084—1151):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章丘)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1如梦令

  如梦令(李清照早期作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也写出了游玩的随意、闲适,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悠闲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2点绛唇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上片第一句“寂寞深闺”,写一个青年女子在自己深藏后院的闺房里,心中感到非常寂寞;第二句“柔肠一寸愁千缕”,写青年女子的愁状,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那么整个人呢?可见她的寂寞和忧愁该有多么厉害。第三四句“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写青年女子忧愁的环境:给人带来希望并让人惋惜的春天走了,又下起了催着春花凋落的雨。这一切,能不让人愁上加愁吗?这是上片

李清照经典诗词15

  1、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2、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3、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6、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7、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8、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9、浪花泪,心儿醉。隔转空头花容悴。思君如流水,长空细细马蹄碎。君若见,梦中定相会。滚滚长江水,浪淘英雄泪。

  10、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12、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13、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14、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15、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16、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7、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8、笑语檀郎,今夜纱橱秋箪凉。

  19、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0、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2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2、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23、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24、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2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26、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2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28、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29、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30、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31、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32、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3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经典诗词】相关文章:

李清照经典诗词09-04

李清照经典诗词精品(15篇)09-04

大暑诗词08-27

红色诗词08-27

白居易的诗词09-03

关于春分的诗词08-20

经典古诗词08-29

李白诗词08-26

关于白露诗词09-03

白露节气诗词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