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描写荷花的古诗

描写荷花的古诗

时间:2025-09-11 10:10:31 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描写荷花的古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荷花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描写荷花的古诗

描写荷花的古诗1

  荷花是夏天花的代表,别名莲花、芙蕖、芙蓉、菡萏、藕花等等。以其外形特征命名的有荷花、芙蓉、菡萏;以其生长习性命名的有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以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命名的有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古时江南风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

  荷花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之句,《离骚》中也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之句。可见先秦时期,荷就有象征美丽、高洁的意义。南朝时,关于采莲的民歌盛行,如乐府长诗《西洲曲》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之句,因“莲子”谐音“怜子”有爱怜之意。真正把莲的地位提升到君子的应该是宋代大学者、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他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花之君子者也”。后多以荷花比喻清高脱俗,不与世俗同流的君子。

  关于描写荷花的诗词有很多,最为人们熟知的当推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句,它把荷花的美写到极致,千百年来广为传颂。他的另一首《小池》也别有风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通俗质朴,清新自然,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还有一首《暮热游荷池上》,描写的是夏日荷花。“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夏天的闷热,很容易让人抓狂,好像被一个巨大的东西蒙蔽着,感觉不到一丝凉风,连空气也仿佛凝滞起来。已经到了傍晚,天气还没有转凉的迹象,连那荷花都开始忧愁了,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把头深深地藏在荷叶中。这两句写夏天的闷热,但流露出来的却是诗人的欣喜之情。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笔调轻快,表达了诗人对夏季傍晚美景的喜爱之情。另一首《咏荷雨》也写得饶有趣味,“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荷叶上的雨如珍珠一般,晶莹透亮,不断地跳动。雨初落在荷叶上,就碎成小粒的珍珠,一瞬间又聚成一颗大的,如此反复。荷叶此时成了一只硕大的绿杯,它的每一次晃动都使得珍珠滚动聚合,等到雨水积聚多了,荷叶便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微微一倾,水珠便像水银一般泻入池中。

  北宋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中对荷的描写最为王国维称道。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词却清新自然,如出水芙蓉,特别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为“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神理”应指精神、神韵,是把荷所具有的风神韵致准确地传达出来了。荷叶上残留的雨珠,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很快消失了。水面上的荷叶如撑起的一个个圆圆的伞盖,在晨风的吹拂下,不断地“招摇”呢,又如一位位采莲的江南女子,身着绿罗裙翩翩起舞,真是可爱之至。词句炼一“举”字,画面感极强,将荷叶擎出水面的样子形象地描摹出来,玲珑可爱,意趣横生。

  李商隐对荷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关于荷花最为著名的诗句应是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情感悲到极致,意境却美到极致。“残荷”是红莲的故衣,经历了夏与秋的变换,越发的沧桑,雨打残荷的声音想必也不会那么悦耳。只是,在这样的一个秋夜,除了萧萧风雨声,最动听的恐怕就剩下雨打残荷声了吧。一声声,点点滴滴,错落有致,总算胜过一个人孤独地度过这漫漫长夜。一个“留”字,足见得诗人的欣喜之情,还好没有错过,还好就这么不期而遇。他还说,“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在这里,荷叶荷花的相配是完美无缺的,荷叶之卷舒,荷花之开合,相互映衬,自然而然,美丽无比。荷花盛开之前,荷叶已浮在水面上,清润圆正,渐渐扩大而成伞盖擎在水面。这时荷花才缓缓而来,如娇羞的`美人,隐藏在荷叶间,二者相映成趣,和谐自然,彼此的美才得以展现。当然,诗人写的不仅仅是花与叶关系的问题,而是有深意的。诗人将荷叶荷花相配的特殊美与其他花卉对比,其实是说他们二人琴瑟和谐,佳偶天成。后来,荷叶却代表了他心中的遗恨,“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连用两个“荷叶”,说明荷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之重。这两句把无情的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生、枯都与诗人的哀思有关。这两句无论从语气、字句、修辞、写法诸方面无不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悼亡的沉痛之情。

  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中也有两句描写荷花的精彩词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他不过写的是荷的衰败乃至自然界万物的凋零,可王国维却从中看出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菡萏香销翠叶残”就是说荷花香气已经消减了,花瓣已经零落了,连青翠的荷叶都已经凋残了。荷花的凋残不同于桃李,桃李往往一下子落尽,是“风飘万点正愁人”,让人一刹那就把所有的悲伤都释放出来。而荷花却不是这样,它一瓣瓣地零落,一天天地老去,荷叶一片片地残破干枯,直到最后还留在水面。它的老去像极了人生,那是一种可怕的憔悴,让人不紧不慢地看它由盛转衰,让人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生命轨迹。

  李清照著名的《一剪梅》中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当然她着重写的不是荷花,凋残的荷花在这里只是引起她情感波动的触媒而已。花开花落,既是寻常自然现象,又是人间悲欢离合的象征。花谢有再开之日,而人的每一次离别都不能确定是否还能重聚,因此“相见时难别亦难”。“玉簟秋”是说竹席发凉,既是触觉,也是词人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如果心是孤独悲凉的,就算是厚厚的锦衾也应该是冰凉的吧。可是那种闲愁无法排遣,“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袭了一身,这浓浓的秋意,不过是浓浓的闲愁。她青春年少时也与荷花有一次充满趣味的邂逅。“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终于到了日暮时分,作者得以畅览溪亭精致,于是驾着小船回家,不料却闯入了荷花深处,结果“惊起一滩鸥鹭”。“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这里是为了符合格律的要求而用藕花。这两句虽为记事,却勾画出一幅美妙灵动的荷间少女图。田田的荷叶间,点缀着盛放的荷花,忽然一阵骚动,荷叶、荷花都摆动起来,原来是一位少女泛舟闯入,她正胡乱地划动小船寻找归路。还有一首秋日游湖之作,“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这时虽然荷叶荷花都已经残败,可是莲子却成熟了,一朵朵莲蓬挺立在湖面,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之感。湖边的苹花和岸上的小草并没有萧条的起色,反而像被清莹的露水洗过一样青翠欲滴。这两句写深秋之景,“莲子已成”是对“秋已暮”的呼应,更是“红稀香少”的具体呈现,虽有“老”字,却无衰败颓唐之意;虽然不再有“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情致,也一样使人愉悦,那饱满的莲房蕴藏的不正是希望吗?况且再加上绿油油的苹花汀草、沙中睡眠的鸥鹭,整个画面都充满了生机,显示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孟浩然有一首《夏日南亭怀辛大》诗,其中有两句涉及到荷花,虽然只是一带而过,却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香气幽微清淡,在凉爽的夏风中夹杂着,若有若无,一阵阵袭来。竹叶上的露珠时不时滴下,发出清脆的声音,如珍珠落玉盘般圆润悦耳。关于这两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一时叹为清绝”,除了景色本身给人以美的感受以外,同它们的音乐美也大有关系。诗句中的去声字“送”铿锵有力,加强诗句的抑扬顿挫之美;“滴”字音韵和谐舒畅,本身就有一种清脆的声响。这种嗅觉、触觉的美妙,仅凭朗读就能感同身受,更何况诗人还身临其境呢?

  大诗人李白也偏爱荷花,它说“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壮美的荷花图。柳永说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李白张口就是三百里的荷花,所望之处皆是荷花荷叶,令人眼花缭乱,陶醉不已。不仅如此,他还请来美人西施继续为镜湖锦上添花,西施采莲,美得不可方物,以至前来观看之人阻塞了若耶溪。李白的《渌水曲》也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小诗,它把人与荷花融为一体,极富情味。“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荷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妙龄少女,清新而妩媚,它半开半闭像是要开口说话一样,又带些许的羞涩,十分动人。见此美景,采蘋女突然神魂摇荡,无限哀婉惆怅起来。此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是“荷花娇欲语”。荷花纯洁无暇正像一位纯真的少女,她欲言又止,无限羞涩。“欲语”二字尤为传神,运用拟人手法,刻画出荷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同时也暗喻诗中的采蘋女情窦初开的娇羞面容。大概正因为采蘋女见荷花如见自己,而触动了心中的情事,以至“愁杀荡舟人”。还有一首《折荷有赠》诗里写到“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女子攀折了一枝荷叶,见硕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颗颗晶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水珠不圆自然有客观因素,作者这样说当然是别有寓意,它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聚合成双之意;“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暗寓了女子由对爱情的向往转为些许的失望这种心理过程。也有一首送别诗,其中“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两句描写江南水乡的景物。翠竹本生于岸边,并非水中,诗人不说竹色绿,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竹子的倒影;荷花原生在水面,作者不说荷花香,却说“镜中香”,同样说的也是倒影。荷花水中的倒影,是不会香的,作者想象力超群,一句“镜中香”颇具禅意,看似有违常理,其实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实在是妙绝。

  贺铸的《踏莎行?杨柳回塘》写的是荷花的命运,同时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这两句是荷花的心事,它终于还是向诗人倾诉了。当然这是作者的想象,因词中的荷花既是人,人与花合二为一,所以诗人才发此感慨。荷花开在夏季,而夏天却不是百花争妍的春天。春天万紫千红,百花最终选择“嫁与”春风,就连飘落都是风风光光的。可是荷花却不懂也不屑如此,她开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于回塘、别浦中开放,她不愿与群花争艳争宠,那种孤芳自赏的个性与梅花相仿。这是写荷花的性格,也是写作者的品格修养,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的高雅志趣。但反过来讲,正是由于荷花当年不解嫁春风,才落得“红衣脱尽芳心苦”的凄凉晚景,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性格与社会风习相冲突,以致仕路坎坷,沉沦下僚的感叹,流露出美人迟暮的悲叹对自己早年过于孤高自傲的一种悔恨。

  荷花因是夏天之花,夏天又是多雨的季节,因此,古诗词中的荷花常会与雨珠连在一起,如元好问的“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很多情况下,荷花都是作为景物中的一个组成成分而出现,如描写江南水乡的“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句,描写池塘的“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之句,描写夏日的“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等等。

描写荷花的古诗2

  塞翁吟芙蓉宋·杨泽民

  院宇临池水,桥边绕水胧膍。

  桥左右,水西东,水木两芙蓉。

  低疑洛浦凌波步,高如弄玉凌空。

  叶百叠,蕊千重,更都染轻红。

  冲冲,能消尽,忧心似结;

  看艳色、浑如梦中。

  为爱惜芳容未尽,好移去,满插家园,特与培封。

  年年对赏美质,朝朝披玩香风。

描写荷花的古诗3

  1.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辛弃疾《卜算子(荷花)》

  2.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3.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佚名《西洲曲》

  4.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5.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6.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7.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8.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李群玉《北亭》

  9.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10.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11.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2.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文征明《钱氏池上芙蓉》

  13.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14.金红开似镜,半绿卷如杯。——文同《莲花》

  15.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杜衍《咏莲》

描写荷花的古诗4

  水龙吟白莲宋·王沂孙

  翠云遥拥环妃,夜深按彻霓裳舞。

  铅华净洗,涓涓出浴,盈盈解语。

  太液荒寒,海山依约,断魂何许。

  甚人间、别有冰肌雪艳,娇无奈、频相顾。

  三十六陂烟雨。旧凄凉,向谁堪诉。

  如今谩说,仙姿自洁,芳心更苦。

  罗袜初停,玉珰还解,早凌波去。

  试乘风一叶,重来月底,与修花谱。

描写荷花的古诗5

  采莲

  宋—陆游

  云散青天挂玉钩,石城艇子近新秋。

  风鬟雾鬓归来晚,忘却荷花记得愁。

  采莲曲

  宋—何应龙

  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

  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

  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

  金—杨果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

  一曲琵琶数行泪。

  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

  晚凉多少,红鸳白鹭,

  何处不双飞。

  采莲童曲

  明—沈明臣

  小童玉不如,手攀荷叶嬉。

  鸳鸯惊起去,花下女儿知。

  采莲曲

  明—赵瑗妾

  南湖采莲女,日日南湖归。

  浅渚莲子满,深潭荷叶稀。

  荡桨娇无力,水溅越罗衣。

  无心却回棹,贪看鸳鸯飞。

  采莲曲

  清—彭孙贻

  相思隔江浦,采藕过横塘。

  折荷丝不断,相送莫相忘。

  点绛唇—采莲曲

  清—毛奇龄

  南浦风微,画桡已到深深处。

  藕花遮不住。不许穿花去。

  隔藕丛丛,似有人言语。

  难寻溯。乱红无主。一望斜阳暮。

  画堂春—湖上采莲

  清—赵我佩

  画船箫鼓泛银塘。高挑十二纱窗。

  晚妆新试碧罗裳。水面风凉。

  一片棹歌声急,采莲齐唱红腔。

  兰桡归去藕花香。闲煞鸳鸯。

  花前饮—采莲

  清—曾廉

  藕花深处隐红袖。打兰桨、欣来相就。

  为甚风乱吹,荡去了、难为又。

  傍晚轻衫正凉透。看明月、刚无人候。

  你若难再来,恁意思、花儿逗。

  烛影摇红—夏日采莲

  清—陆求可

  雨洒横塘,芙蕖朵朵娇含露。

  轻衫窄袖上兰舟,摇荡花深处。

  翠盖相牵休住。听歌声、更寻前路。

  风生柳下,日落溪头,红妆徐步。

  撩乱心情,对花攀折都成误。

  碧天新月动波光,恰似催归去。

  手把碧筒四顾。酒须沽、酒家难遇。

  船头斜转,拨剌一声,鸳鸯飞过。

描写荷花的古诗6

  渡江云赋荷花卢祖皋

  锦云香满镜。岸巾横笛,浮醉一舟轻。

  别愁萦短鬓,晚凉池阁,此地忽逢迎。

  柄圆攲绿,倚风流、还恁娉婷。

  凭画栏,嫣然输笑,无语寄心情。

  盈盈。露华匀玉,日影酣红,记晚妆慵整。

  还暗惊,人间离合,羞对池萍。

  三年一觉西湖梦,又等闲,金井秋声。

  销魂久,夜深月冷风清。

描写荷花的古诗7

  《采莲曲》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注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芙蓉:即荷花,又名莲花。

  赏析/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跟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及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跟“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跟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与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描写荷花的古诗8

  洞仙歌令宋·康与之

  若耶溪路,别岸花无数。

  欲敛娇红向人语。

  与荷绿、相倚恨,回首西风,波渺渺、三十六陂烟雨。

  新妆明照水,汀渚生香,不嫁东风被谁误?

  遣踟蹰骚客意,千里绵绵,仙浪远、何处凌波微步?

  想南浦、潮生画桡归,正月晓风清,断肠凝伫。

描写荷花的古诗9

  赋得芙蓉出水唐·贾谟

  的皪舒芳艳,红姿映绿萍。

  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

  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

  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

  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

  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

  京兆府新栽莲唐·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赋得涉江采芙蓉隋·孔德绍

  莲舟泛锦碛,极目眺江干。

  沿流楫渡易,逆浪取花难。

  有雾疑川广,无风见水宽。

  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

描写荷花的古诗10

  双龙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翻译:

  青翠如染的塘水波光滟滟倒映着星河,小船在“轧轧”的船桨声中驶入白蘋丛中。水面花开的双龙就像洛神仙女的.袜子,到如今莲蕊之上还留有洛神仙女的香尘。

  温庭筠的诗,有着独归属于他的艳丽,他笔下的莲,是误入漫天星河倒映的绿塘中偶然得见的惊喜。眼前的莲,不是人间的凡花,而是洛神之袜,双龙的香,也是洛神不小心遗留下来的。

  眼前的莲,是一位如洛神一般的美人。

描写荷花的古诗1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苏幕遮·燎沉香》

  宋代: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暮秋独游曲江》

  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歌》

  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渌水曲》

  唐·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别储邕之剡中》

  唐·李白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狂夫》

  唐·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描写荷花的古诗12

  青玉案荷花宋·赵以夫

  水亭横枕荷花浦,觉水面、香来去。

  亭上佳人云态度。天然娇韵,十分撋就,唱尽黄金缕。

  耳边低道清无暑。我却卿卿卿且住。

  自笑风情衰几许?

  一床明月,五更残梦,不到阳台路。

描写荷花的古诗13

  洞仙歌荷花宋·刘光祖

  晚风收署,小池塘荷净。

  独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

  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且应记,临流凭栏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

描写荷花的古诗14

  1、荷花

  宋—宋伯仁

  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

  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2、《南乡子》

  【前蜀】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3、荷花

  宋—杨巽斋

  翠盖红幢耀日鲜,西湖佳丽会群仙。

  波平十里铺云锦,风度清香趁画船。

  4、荷花

  宋—司马光

  平湖漠漠芰荷稠,水国芳春不胜秋。

  空有棹歌人不见,晚风一曲去悠悠。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诗经·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7、《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四望亭观荷花

  宋—姚勉

  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

  分明飞下双双鹭,才到花边不见踪。

  9、《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0、荷花

  宋—杜衍

  芙蓉照水弄娇斜,白白红红各一家。

  近日新花出新巧,一枝能著两般花。

描写荷花的古诗15

  清平乐宋·晏几道

  莲欲开遍,一夜秋声转。

  残绿断红香片片,长是西风堪怨。

  莫愁家住溪边,采莲心事年年。

  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荷花的古诗】相关文章:

描写秋天的古诗09-06

描写长江的古诗09-08

描写梅花的古诗09-10

描写黄河的古诗09-08

描写荷花的优美句子08-30

描写黄河的古诗[通用]09-08

描写荷花的优美句子(实用)08-30

[精选]描写荷花的优美句子15篇08-30

描写四季的古诗09-09

(优)描写荷花的优美句子15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