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古诗词 推荐度:
- 初中语文古诗词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古诗词(合集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古诗词1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答案: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
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初中语文古诗词2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初中语文古诗词3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主题】这首元曲中的怀古小令,从壮丽的山河中,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写法】 (1)借古讽今。(2)写景、抒情和议论三者紧密结合。开头三句写景,中间四句以抒情为主,最后四句议论。
初中语文古诗词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主题】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写法】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初中语文古诗词5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主题】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写法】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初中语文古诗词6
南安军(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主题】前两联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颈联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
【写法】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作者对杜甫的诗用力甚深,其风格亦颇相近,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初中语文古诗词7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主题】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写法】全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初中语文古诗词8
1、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柳宗元)
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
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6、《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7、诗中表达奉献的句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8、诗中表达积极乐观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
11、表达离愁的诗句: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龚自珍)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李煜)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写出诗中还能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的送别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在所学的诗文中,反映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的句子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范仲淹)
14、《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杜牧)
16、《行路难》(李白)表现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20、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籍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1、《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2、《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与朱元思书》(吴均)中描写水尤为清澈的诗句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4、《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诗中,包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5、《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联想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6、《过零丁洋》中,概括地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示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7、《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缺”;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8、《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文中写人驻远望、感慨横生句子是:望西都,意踌躇;曲中的主旨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9、《饮酒》(陶渊明)中写出面对美景而神往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中表现作者爱菊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0、《行路难》中,表现诗人的政治出路遭堵塞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暗用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1、《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诗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中,写出诗人从沉思中振着起来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百花开;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34、《小石潭记》中,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5、《岳阳楼记》(范仲淹)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叙述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描写岳阳楼之大观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6、《醉翁亭记》一文中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写山间早晚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7、《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概括地赞叹富春江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8、《马说》(韩愈)一文中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或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9、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真挚惜别之情的诗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0、描写春草远看一片绿近看却又若隐若现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初中语文古诗词9
【摘 要】 对于语文这门科目来说,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一直拥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从小学开始认字开始,语文教学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随着年龄的增加,语文教学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难度系数也越来越高。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古诗词是一大关键点,也是一个重难点,许多学生都被古诗词所难倒。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基于“古诗词教学”的内容特点,详细论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字】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古诗词一直被学生看作是难点内容,学不好,不愿意学。其实古诗词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积累下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古诗词就是用精炼的句子来表达复杂的情感,蕴含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韵律。但是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泱泱学子却不喜欢学习,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广大教师应当深思熟虑: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一、诵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在最近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可以了解到:学习古诗词可以通过诵读、积累古文字义、感悟古诗的感情和韵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古诗词年代都较为久远,当时的生活环境与现在的生活环境差异较大,再加上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想要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就比较困难。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这个时期的学生,既具备了小学生的记忆力优良的特点,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些特点,多读多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背诵记忆,是要建立在学生对整首诗的意思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当然是不行的。要让学生对整首诗的意思有大致了解,就需要进行多次诵读,诵读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理解古诗词的大意,也可以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倾向。作者的情感倾向就好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仅对后续的背诵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古诗词翻译。当学生能够理解记忆的古诗词越多,积累的知识就越多,想要学好古诗词,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古诗词中还蕴含了节奏感,古诗词中的平仄对仗和抑扬顿挫,都是精华,有的诗词缠绵悱恻,有的.诗词慷慨激昂,有的诗词节奏明快,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所以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专业解题技能之外,还应当带领学生感悟古诗词中的美感。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生机盎然的喜爱之情。话锋一转:“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正是因为看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结合作者本身的经历,最后又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无奈之情。初读时学生基本上是感知不到这种情感,只有通过多次诵读,加上作者的身世背景,这个深层意思才能浮出水面。
二、拓展思维,感知诗词意境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出高分,使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认为背的越多越好。虽然这种教学模式确实在短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高了成绩,但是也影响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认知。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有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古诗词很痛苦,不能理解意思,还要死记硬背,这更是难上加难。
在笔者看来,古诗词中最精炼之处就是在于古人用简单的词语抒发复杂的情感,专业术语就是“含蓄隽永”。比如:在教授温庭筠的《望江南》时,整首词主要是描述了一个深闺女子对于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但是学生基本上只能看到女子清晨起来梳洗远眺的样子。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抛出橄榄枝,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女子在梳洗时要远眺,再结合她的处境,处于深闺之中的女子,远眺,不是思乡就是思念心爱之人。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思考的方向,然后教师再说出正确答案,规范学生的语言组织。
三、结合生活鉴赏诗词
有少数教师非常认真地讲解了古诗词的意思,但是因为只是从传授知识的途径来讲课,所以学生只能对古诗词的大意有所了解,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艺术特点。在考试过程中,碰到古诗词鉴赏的题目,依旧是不会做,不理解,学习成绩不能提升。
古诗词虽然是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但是古诗词却都是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让学生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于诗词的环境中。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作者为什么会生出这样的情感,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古诗词鉴赏中,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不能理解的窘境。比如:在教授李白《将进酒》时,先让学生诵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将李白写文章时的背景际遇告诉学生,让学生主动融入到作者写作的环境之中,了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胸襟。
总之,要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难点,简而言之,需要从三个方面对症下药,不仅要细讲也要精讲;要让学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技能;禁止死记硬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虽然古诗词鉴赏一直是学生的重难点,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的兴趣度一直不高,在考试中得分率也普遍偏低。但是古诗词是我国上下五千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我国学子应当努力去了解和学习古诗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古诗词1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主题】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写法】(1)颔联用典故。“闻笛赋”表达深沉的怀旧之情。“烂柯人”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2)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比喻),生动地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客观揭示了新陈代谢万象更新的自然规律。表现出豁达的胸怀。后人常引用这两句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3)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初中语文古诗词11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主题】这首诗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高峻雄奇,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写法】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1)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初中语文古诗词12
1、《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6、《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初中语文古诗词13
1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宋代〕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在宜州看到梅花开放,知道春天即将来临。夜尽时,迟迟闻不到梅花的香味,以为梅花还没有开放;早晨起来,才发现在面南的枝条上已开满了梅花,真是没有想到。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女子在镜台前化妆,引起了梅花的羡妒,就飘落在她的眉心上。要在平常见到这种景象,便希望畅怀酣饮;现在就不同了,自从被贬离开汴京,十年来,那种青年人的情怀、兴致已经不存在了。
2念奴娇·断虹霁雨
黄庭坚〔宋代〕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雨后新晴,天边出现一道彩虹,万里秋空一片澄明。如秀眉的山峦经过雨水的冲刷,仿佛披上了新绿的'衣服。月中的桂树还很茂密,怎么能说今夜的月色不明亮呢?万里的晴天,嫦娥在何处?她驾驶着这一轮圆月,在夜空驰骋。月光寒冷,为谁照射在这坛美酒上?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一群年轻人伴我左右,在微凉的晚风中踏着幽寂的小径,走进长满林木的张家小园,畅饮欢谈。让我们斟满手中的金荷叶杯,虽然离家万里,可是把酒畅饮的欢聚时刻实在难得。老夫我一生漂泊,走遍大江南北,最喜欢听临风的霜笛。孙郎听后,微微一笑,吹出了更加悠扬的笛声。
初中语文古诗词14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到清末,古诗词构成了一条壮观的艺术走廊。古诗词创作者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深远的意境,寄托思想感情,传递人生哲理。通过审美教学,初中生不仅可以感悟古韵古香,提升审美情趣,还可以领悟人生哲理,体会真善美,对以后的人生产生启迪。因此,本文从审美的角度,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探讨初中古诗词教学。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下,语文教科书已经有所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中共有80多首古诗词;在考试上,除默写外,还增加了对诗词理解、鉴赏能力的考察。
目前初中诗词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将古诗词当作文言文。古诗词与文言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教学方式方法应有所区别。教师将诗性的文学逐字翻译成没有情感的文字,破坏了诗词的意境,学生虽然理解了诗词的大意,却失去了语言美、意境美及自然美的享受,久而久之,学习诗词的兴趣降低。二是过于关注对内容与形式的分析,忽视诗词的情感及与社会的联系。诗词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处处表现着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处世哲学,而教师重点分析内容及形式,忽视了情感及诗人的时代背景,无法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学生无法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内涵。三是诗词鉴赏过于功利化。新课改及考试题目的改变,意图是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然而现在的教学体制,分数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鉴赏技巧的把握,传授答题方法,用乏味的语言解读诗词艺术,过于功利化违背了课改的初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开展审美教学的措施
1.反复朗读,步入诗词的审美意境
初中生年龄小,学识少,经历少,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不高,因此在诗词学习时首先要反复朗读,明确诗词大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熟读可以加深对诗词语句的理解,体会诗词的意境。第一,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教师下节课要讲解的诗词,多读多看多体会;第二,教师还可以根据诗词平仄押韵的特点将诗词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如现有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由王菲演绎的曲目。这样使得诗词的背诵简单,增强学生对诗词的兴趣。通过反复阅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情感,领会意境。在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及轻重缓急。
2.以景入情,探求诗词的思想情感
在诗词学习时,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诗词一般配有图片,学生结合书中的景色,展开想象,把自己置身于诗词场景中,想象自己就是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要表达的思想。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想象独自一人行走他乡,远离亲人朋友,再加上荒凉的景色,我们就可以体会出诗人的情感。这种以景入情,发挥想象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赏心悦目,乐于参与其中。另外,如果书中没有相符的插图,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出自己领会的诗词意境,还要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全面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展开联想,领悟深刻的诗词内涵
古诗词不仅有情与景,还有理,即诗词的深刻内涵。古诗词的`最终教学目标是通过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自古以来,只有“正派”的诗词才会经久不衰,流芳后世,而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不成熟,个性不稳定,因此古诗词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诗词的情境只是审美的基础阶段,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与对诗人品质的领悟,为了使学生有理性高度的升华,应让学生从诗词中体会生活的本质,领悟其内在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表现出作者热爱国家和雄心壮志。
4.解读文字,展现语言美
中国汉字是最优美的符号,博大精深,汉字凝练而成的诗词风流千古。古诗词中语言美就具一字传神之美,即诗词中的某一个字或词传神使用,如果用其他字眼替代,就不能完美展现诗词的意境。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采用拟人手法,展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红杏的茁壮成长;“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既给人视觉上的冲突,使人眼前一亮,又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春风的魅力。诗词中还有许多以动衬静,以虚写实的手法,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一一体会语言的美。
5.鼓励创作,提升审美体验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古诗词审美学习之后,掌握了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了鉴赏能力,应该进入审美的最高阶段,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提升审美体验。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作,古诗词的审美教学也应该有创作活动。在教学中,首先鼓励学生模仿诗词的形式;其次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的语言、意境、手法得到提高,激发学生创作的动力。教师可以将优秀的诗词在校报上发表,把古诗词的审美带进校园。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古诗词的学习,应从审美的角度开展教学,克服诗词鉴赏的功利性,展现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形成学生优秀的个人品质。
初中语文古诗词15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简析】首联,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颔联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初中语文古诗词】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古诗词08-28
【热门】初中语文古诗词15篇08-28
古诗词08-27
秋分古诗词08-25
春雨的古诗词08-26
【必备】春雨的古诗词08-26
孟浩然的古诗词08-26
端午节古诗词08-28
小学必背古诗词08-15
中考古诗词鉴赏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