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作文 推荐度:
- 1+1〉2作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集合】1+1〉2作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1〉2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1〉2作文1
酒精和水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一个是用来消毒的,一个是用来喝的。可你知道它们加在一起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呢?听我说吧!
一天,我看见了一瓶酒精就玩了起来,我自言自语道:“先放5格水,再放5格酒精。”说完我照着做了。刚倒完酒精,我便惊呆了,5+5等于10这谁都知道,而这里的5+5却等于9,为什么呢?
从那以后我不断的问别人,可他们没给我一个完整的答案。
我又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碘酒加水、红药水加水等等,可答案不是多就是少。难道是魔法?不可能,那又是什么呢?
真是验了那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如果平常多看点书这个难题不是解决了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呀!今天我终于有了收获,在《生活中的百科》中我看到了这些方面的介绍:液体是由大小不等的.分子组成的,当大分子遇到小分子时,小分子就进入了大分子的空隙中,当分子差不多大时,就在两种不同分子中形成空隙。这就是两种液体相加不等的原因了。
探索、了解科学其实只要细心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和不断的积累知识才能成功!
1+1〉2作文2
“1+1=2”这个算式,我们在小学一年级就学过的;我们也能举出许多“1+1”等于“2”的例子,例如:1朵花+1朵花=2朵花;1个人+1个人=2个人;1枝笔+1枝笔=2枝笔……
有一次,我在数学寒假作业本上看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说阿凡提向国王举了一个“1+1”不等于“2”的`例子:1群羊+1群羊=1群羊。是啊,如果两群羊关在一起,就成了一群羊了。这个例子引起了我对“1+1”到底等不等于“2”这个问题的兴趣。
又有一次,我在一本{脑筋急转弯}上看到这样一题,问在什么情况下“1+1”不等于“2”?答:1杯水+一包面粉=1块面团。这不也是一个“1+1”不等于“2”的例子吗?
后来,我又想出许多“1+1”不等于“2”的例子:1束花+1束花=1束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和孩子;1条毒蛇+1只青蛙=1条吃饱了的毒蛇……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数不胜数。这样并可以证明“1+1”可以等于“1”·“3”·“4”·“5”……这时,我得出了一个结论:“1+1”不一定等于“2”。
我的出结论后,以为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于是去告诉同学们。谁知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其实大家都知道“1+1”不一定等于“2”,他们也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
不过,我还是很高兴,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思考一个问题,并且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1+1”不一定等于“2”。
1+1〉2作文3
1+1=2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还有什么好说的!
1+1=2,如果等于1或0等,就是错。
中国的学生,哪一个不是处于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中。他们都忙于计算着比1+1=2难千倍的题。不少人认为:只要数理化好,这个学生就很优秀,不管这个学生的音体美有多差。这就是所谓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学生被老师当着机器,反复的训练者:
1+1=2,
1+2=3······
他们从小就失去里学习的兴趣,为什么不让他们多一份思考和创新呢?这种呆板的灌输的教育对他们有好处吗?
我很欣赏美国的教育,我特别羡慕美国的孩子,他们可以把课堂当茶馆,甚至五六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几个,计算中国着一二年级的数学题,还要扳手指,他们整天谈创造发明,做实验。美国学生回到家,可以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家长看了反而高兴,还邀请亲朋好友来参观。假如在中国,家长还会暴跳如雷。
美国的学生自由烂漫,有时间与空间去创造,他们永远自信,永远活泼,课堂热烈的讨论,深入的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在中国,课堂上,只可以听见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义正词严的训斥。看下边是端正坐着,洗耳恭听的学生,死一般的沉寂,大家却一致赞赏:“老师多么认真,学生多么专心。”
中国的学生勤奋刻苦,可没有培养出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学生自由烂漫却培养出很多诺贝尔获得者,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的学生认为1+1可以不等于二。
1+1〉2作文4
“1+1等于几?”刚一放假回老家,小妹便蹦着跳着追问我,,我呆了,面对这个歪点子颇多的小丫头问这样一个问题,我还真有点儿不知所措了。“什么情况中?”“正常情况中啊!”我沉吟半天,瞥了瞥小妹,见她正不怀好意地笑,趁她不注意,我掰着手指认真地算了一遍,是2呀,居然还要支支吾吾半天,我可不能在小妹面前丢了大姐的面子。
我谨慎地看了看她,问:“谁的题呀?”“哎呀,姐,你真烦哦,这种题你还好意思问我谁的题?快说,等于几?”口气里带着几分埋怨,几分讽刺,几分不耐烦,几分不容质疑,唉,真是难堪,我的思绪越来越混乱,今天中了谁的邪,让我在一个区区7岁的孩童前丢脸,刚才还平静的心情一下子被“1+1”给搅得乱七八糟,到底是什么?
“快呀,你可别告诉我你一个初一的中学生这个都不会。”妹妹在一旁催着,我努力平静下来,用不温不火的语言教训她:“它的答案有很多,比如在将军那儿,是力量;在商人那儿,是财富;在科学家那儿,它还是……”“行了,我要的是答案!”她毫不留情地截断了我的话。
我以万夫不挡之勇迸发:“幼儿园老师告诉我1+1等于2。”
小妹不禁吃吃地笑了起来,我的脸红了,“本来就是嘛,1+1就等于2,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从谁的口中说出来,真理是不变的,你还白白浪费了我的宝贵光阴。”小妹奶声奶气地教育我,说得头头是道,真让我这个做姐姐的自愧不如,又如梦初醒,如释重负。
是啊,1+1等于2就是真理,对于真理,我们又有什么顾忌和犹豫呢?往往最简单的事情经过一波三折总会变得复杂起来。1+1=2,是科学,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只可以相信科学,相信真理,不可以迷信权威,对于已有的'事实,我们要坚信,并不能因为环境人物因素的影响,对这个事实起疑心。
1+1等于几?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蕴含了人生的道理。
再也不会有这样的窘态,不管是谁,在什么时候问起这样的问题,我都会理直气壮的说等于 “2”!因为,这是一个永不改变的事实。
1+1〉2作文5
在很久以前,一位年迈的老人将几个儿子叫到跟前,给每人一支筷子让他们折,当然,他们很轻松地折断了,父亲又给他们每人一把筷子,结果他们使尽全身气力也没有折断。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可以战胜一切,众人就可以筑起一堵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记得五年级时,学校举办了冬季运动会,拔河比赛中五(1)班夺得了冠军。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团结,他们在比赛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个个拼命地往后拉,当时,我看到他们的小脸都涨得通红。相反,败下阵来的班级也都是因不齐心协力造成的。在比赛中,有人往右,有人往左,别人使劲时他在喘息,整个团队没有团结,没有形成合力。这样便可以让对手乘虚而入,所以最后落得一败涂地的结果。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起来力量大。新学期,我们新组成的六(4)班也应该团结一心,创建模范班级。只有大家一起努力了,我们才会向成功迈进。我想大家也都不希望有人搞单独行动吧。如果我们班不凝聚起来,就会如同一把筷子被分成一支一支,被轻而易举地折断。
团结代表友谊,团结象征力量,团结预示成功。我们个个牢记:1+1>2,手挽手,心连心,共同为六(4)班努力奋斗吧!
1+1〉2作文6
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种种谚语都赞成了1+1>2的观点。
回望三国,哪一个国家不是靠众人打拼,不是靠谋士想谋略,壮士拼力气给拼出来的?这不也是合作才打出的江山吗?
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来到取经路上,大圣擎着金闪闪的如意金箍棒,把妖怪打得落花流水,难道这也只是其一人功劳?试问,若没有八戒的九齿钉耙护着师傅,还能专心打妖怪?没有沙僧的降妖宝杖顾住西去行李,还能继续取经?这不也得要众人合心,齐力断金吗?
又来到了梁山泊游玩,见那聚义堂最终排位下来,既要发动起义,却曾想,如果少了及时雨宋江,群龙无首后还能去打这场仗吗?有如果少了智多星吴用,缺少良谋后还敢去打这场仗吗?亦如果少了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入云龙公孙胜,无法用妙计协助,还能够打下去吗?
相信这些事例,尊崇真理,相信1+1是>2的,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1+1〉2作文7
1+1=2是我们从刚入小学前就明白的数学计算题,如果说得简单点,不就是一个糖加另一个糖等于两个糖。但是,你有没有从这么简单的数学里体会出深刻的道理呢?我想,大概没有。
大家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个父亲有九个孩子,这九个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会团结,任何一个孩子见了哥哥和弟弟就像见了敌人似的冷眼相对。在这位父亲临终前,他把儿子都叫到身边,给他们每人各发了一双木筷子,让九个儿子折断它,“啪嗒”九双筷子都断了。父亲又拿出来九双筷子捆在一起让他们一个人一个人折。九个人怎么也折不断。他们有的急得满头大汗,有的'急得面红耳赤,有的都用上吃奶的力气了……这时候,父亲轻声告诉他们:“你们记住,如果你们团结一心,就像这九双筷子捆在一起一样,任何困难都不能打败你们!”孩子们懂事的点点头。父亲见了安详地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九个孩子从此牢记父亲的遗言,团结一心,不忘父亲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
看了这个故事,1+1=2你应该知道是什么了吧!它就是“团结”。许多事情也是1+1=2!
先说班级。班级是五十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组成的“大家庭”。如果五十几个孩子不团结,这个班级会多乱?孩子上课不带红领巾,下课冲跑,教室不打扫卫生,回家不排队……
这个班级可能会是优秀班级吗?如果,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有个同学受伤了,大家无视他(她),这个班级团结吗?
再说说大自然。如果小花不要泥土的营养,它怎么长大呢?如果小鸟不给大树啄虫,大树的病怎么能好呢?
在生活中,团结的力量有多么伟大!团结让我们有爱!团结让我们有力量!团结让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1+1〉2作文8
“同学们,1+1=几?”自然老师竟破天荒地问我们。
“1+1=2!”一位同学说。
“错了。”老师笑了笑,在黑板上写道:1+1不等于2。大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便说:“让我们来做个实验。”然后拿出了实验器材:一个烧杯,水和酒精,两根玻璃试管。
老师先把水倒进玻璃试管里,又用同样的方法,把酒精倒入另一个玻璃试管里。两只试管都装满,几乎要溢了出来。老师又把酒精和水倒入烧杯中。
老师又问我们:“把这种混合物倒回试管,你们猜猜会怎样?”“和原来一样多!”一个同学回答。
老师笑而不答,只是又把这混合物一滴不少地倒回原来的试管。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操作,教室里连掉一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
“咦?”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叫起来。奇迹出现了,试管里的'混合物与试管相差一大截,可老师在上面又没做什么“小动作”,这是怎么回事?
“大家感到奇怪吧?”老师耐心地给大家解释:“同学们,自然界中各种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构成的,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一定有空隙。酒精和水混合时,由于酒精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水分子马上挤进酒精分子的空隙,就使液体的体积缩小了。所以产生了‘一瓶加一瓶不等于两瓶’的情况。”
这节自然课就这样在实验和欢声笑语中过去了,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1+1〉2作文9
1+1等于几?在数学上,人人都知道是2。可是在生活中我并不满意这个答案,事实上,1+1,可以有无数个答案。
一份信念+一份执著=不灭的希望
海伦一岁半时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失聪失明的小海伦并没有放弃生命,在无声、黑暗的世界里,她顽强地活了下来。后来,家庭女教师打开了海伦心灵的窗户。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战胜了病魔,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掌握了五种文字。她不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可她凭着信念一次次向病魔挑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二十四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
从她的精神、品质、信念,不难看出,在她眼里,每天都是希望。希望是她的成功之本。但一个人只有信念是不够的,还需要坚持到底,朝着理想、目标,勇往直前。
一份期望+一份肯定=长久的.温暖
曾经有个小女孩给林肯写信,希望他留长胡子。林肯极认真地读了这封信,不仅立刻给孩子回了信,还真留起了胡子。
泰戈尔也曾收到一个小姑娘的信。在信中写道:“爷爷,我想用您的名字给我的小狗命名,行吗?”泰戈尔不仅立即回了信表示坚决同意,还在信中加了一句“不过在命名之前最好征求一下小狗的同意。”
林肯与泰戈尔都可以说是伟人,但他们的回答中丝毫不见疏远,反而处处流露出温暖。
一份才干+一份合作=永恒的成功
汉高祖刘邦在平定天下以后,设宴款待群臣。席间,他说:“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朕不如张良,治国,爱民和用兵,萧何都有万全的计策,朕也不及萧何。统帅百万大军,百战百胜,是韩信的专长,朕也甘败下风。但是,朕懂得与这三位天下人杰合作,得到天下。反观项羽,连惟一的贤臣范增都团结不了,这才是他失败的原因。”
刘邦只是个平民,他能战胜项羽的因素可能有许多,但才干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1+1等于希望、等于温暖、等于成功、等于……
一百个人思考1+1,会有一百种感受,1+1也就有了一百个不同的答案
1+1〉2作文10
有时1+1一定等于2吗?不一定。
“铃铃铃”轻快的下课铃响了,无聊的数学课终于响了。我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又打了大大的个哈欠,随后又瘫软在课桌上。可谁知一支突如其来的手捏住我的脸,我立马清醒过来,抬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好朋友雅沁啊!“好无聊啊!这些数学题我都会了怎么还教啊!”我望着天花板抱怨道。雅沁见我那么无聊给我出了道题:“我问你,1+1=?”“当然等于2啊!不然等于3啊!”
“那如果换成1位父亲+1位妇女=?”雅沁故弄玄虚地说。我犹豫了一会儿说:“等于3个人,因为妇女的肚子里还有个婴儿。”“嗯,还有妇女的肚子里的孩子怀的是几胎也不清楚。”她满意的点了点头。
“除此之外,怎样才能算出1+1=1呢?”她又问。我想了一会儿,说:“例如:东边来了一群羊,西边来了一群羊加在一起不就等于1吗?”“还有1纸笔+1张纸=一份作业,1生的勤奋+1生的努力=1位成功人士,1贯的诚实+1贯的清廉=一个正直的人,一场考试+一个分数=1棵紧绷的心……”
“那我现在出一道脑筋急转弯,1+1等于多少”她说道。“等于11!哈哈,这难不倒我!”我回答道。
“嗯!反应挺快的嘛!我再考你一题:一把小刀+一个苹果等于多少?”雅沁说。我有点犹豫不决,她见我还是想不出来便提醒了我一下:“他们的……”“它们的单位不同,所以是算不出来的。”她点了点头,说:“所以啊!一般说来,可以相加的东西必须是单位和类型以及量相同。比如,1本书+1本书=2本书。”“原来加法在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算式啊!”我不由得大吃一惊。
这时上课铃响了,我们也分别回到了座位。上课时我还在回味着下课十分钟的精彩对话……
这让我想起一位古代诗人张子厚曾说:“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心意则学进矣。”并非看了便懂,如果不付出自己的思考,哪怕是背得滚瓜烂熟也学不到知识。加菲芬也曾说过求学的三个条件之一便是研究。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过于片面且不全,我们应该做到学一而得三。善于思考,刻苦钻研,这一点并不可少。不自满,乐于学,善于问,勤于思。做到这些才能称学习。
正如新中小学生守则中有一句“好学多问肯钻研”
1+1〉2作文11
“1+1等于几?”我的好闺蜜斯然问我。
“那当然是2啊!傻!”我不假思索地答道,还笑着弹一下她的脑袋。
“啊哈哈!错啦错啦!”她露出了骄傲的略带狡黠的笑。
“啊?”我的脸上写满了惊讶与不解,“1+1不等于2吗?”
“No,no,no,这你就不知道了。”她十分洋气左右摆动食指,吐出一段英文。
“我怎么不知道?1+1等于2,我幼儿园就知道,错了的,明明就是你!”我的火气“蹭蹭蹭”地,向上蹿,忍不住,大声嚷嚷。
“我怎么就不知道了?两个“1”并排,等于2;1+1;等于“王”;1滴水+1滴水,还等于1大滴水呢!啧啧,没文化真可怕!”斯然双手叉腰,眉毛倒竖,一副鄙夷的样子。
“哼!你还说我没文化?是谁这次才考80几?”我使出了我的'杀手锏———成绩。果不其然,她大喊:“哼!我再也不理你了!”然后头也不回地大踏步走了。
我也气呼呼地回到家里,可是……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她对我视而不见,我慌了,我真的慌了。
其实在这两天里,我也想通了很多:首先,一码归一码,她这次考不好,我不该去刺激她;其次,世界上,任何东西,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只有想对,再说,这本身就是一次创新,一次打破常规所在的头脑风暴。不仅如此,1+1,还可以等于“田”,等于……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打算和斯然道歉,重归于好。回想起幼时,那有趣的事、纯真的笑,我不禁心潮四起……
1+1,还等于一份密不可分的友谊!
1+1〉2作文12
一瓶墨水加一支钢笔等于一支有用的神笔。
从前,一瓶墨水和一支钢笔“相依为命”,结成“夫妻”。墨水是公,钢笔是母。墨水每天让钢笔吸足够的营养,让钢笔有充足的精力来写论文。谁让他们一个是“青蛙”,一个是“恐龙”呢?靠不了脸吃饭,只能靠学识。
某日,钢笔终于完成了论文,钢笔觉得它已经不再需要墨水的帮助,于是,钢笔咬咬牙决定了,要把墨水撵出家门,到世界各地去流浪。
当去交论文的第一天,钢笔对自己特别有信心,一路上还哼着小曲,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可当钢笔把论文递给教授时,教授眼睛一瞄,只见平日里温和待人的`教授,现在脸上红得像《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头上冒出猛兽般凶涌的火,嘴上还念叨着“这是什么破文章啊?你在写什么?你不想毕业了吗?”
钢笔心情立刻变得忐忑不安了,它四肢发抖,双脚发软,一动不动,像施了定魂法似的。钢笔回过神,马上低三下四地求教授:“对不起,我再拿去改改,您别生气。”钢笔准备修改时,突然意识到:自己没墨水了。它悲哀地想“哎,努力全白费了,早知道就把墨水留下了,它是那么无私,干那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我还把它撵出家门,我做了两件亏心事啊!”
钢笔回去吃力地写,把体内的仅存的“营养素”清耗了个精光,没过几天就病倒了。这时,一直守在钢笔家门外的墨水终于心疼了,急忙跑去给钢笔注射营养。
从此,那一瓶墨水和那一支钢笔又组成了一支造福人类的神笔,给人类留下了无数经典美文,创造了中华璀璨文化。
1+1〉2作文13
那是一年级发生的事了。
那天,下了一场大雨,我把窗户打开了一小缝儿,望着窗外的雨滴“滴答”“滴答”地落着,忽然想起前几天数学老师让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1+1是不是等于2?我突然想动手用许多物品来验证一下,于是我便开始准备验证的材料了。
我准备了一下物品:尺子、书本、水果、橡皮擦、椅子,水等。我先抽出两支尺子和两本书,无论把它们叠起来还是并排放着,尺子还是两把,书本还是两本;我又拿出水果,椅子等来做实验,一种物品一个一个拿,不管怎么摆,一个和一个合起来都是2,我放弃了,心想:老师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啊?1+1一定是等于2啊!就这样,我挑挑眉,嘟着嘴,丢下一盆孤独的水走了。
几天后,我放学回家,当我再看到那盆水时,我静下心来,决定用水来试试老师的问题。我找来了一个瓶子,用手在装了水的盆子里点了点水,一颗晶莹剔透的`小水滴微笑地挂在我的手指上,我把手指对准瓶口轻轻抖了抖,水滴落下在瓶子里了,接着我又同样动作做一次,瓶子里便有两滴水,我把瓶子放着书桌上观察。我瞪大眼睛,看着水滴滑动,慢慢地,慢慢地,水滴抱在了一起,两滴水滴抱着一起变成一滴水滴了,我使命瞪大眼睛,左看一下,右看一下,“嘻嘻嘻”开心极了,我找到了1+1不等于2的例子了。我赶紧再做几次验证,经过我反复的实验,我发现:1+1不一定等于2,要看实验的材料。这时我又看到小水滴的微笑,我觉得它一定是为我能积极探索,积极动手动脑而高兴的。
1+1不等于2的实验,让我明白:生活中只要你有探索精神,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创新是无处不在的。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多观察多发现生活点滴,多动手多动脑探索,积极创新,有这样新一代的我们,才能给祖国注入新鲜血液,才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1+1〉2作文14
创新,这个词大家肯定都熟悉。因为创新,才有了新发现;因为创新,才有了手机;因为创新,才有了杂交水稻;因为创新,才有了和谐美好家园。创新,在生活中是多么需求啊!好学多问,钻研创新,今天我要讲的就是1+1不等于2对我的启示。
当你问幼儿园小朋友“一加一等于几”这个问题时,他一定会不假思索的回答“等于2”。是呀,一加一确实等于二,可是,一加一真的`就一定等于二吗?我想,不是的,答案五花八门,还不只一个呢!
比如说,最简单的,一个十加一个一等于二吗?同样的问题,答案却是十一。记得有一次,我上幼儿园,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叔叔。那位叔叔看见了在一旁默默无闻的我,就叫我过来问:“小朋友,一加一等于几?”我漫不经心地回答:“当然是等于二啦!”那位叔叔嘴角挂着一张抹不掉的笑,说:“不对!”
我大吃一惊,目光久久凝视着他,心底暗想:我是不是听错了,一加一不等于二等于几?“那是多少?”我疑惑不解地问。只见他神神秘秘地背过身,端来了两杯水。“你看,这里有两杯一样多的水。”他狡黠地笑了笑,我点了点头,他接着说,“看,我把这一杯水倒入另一杯水里,这样不就合成一杯了吗?再比如,两堆沙子,把一堆倒进另一堆里,还是一堆。同样的道理,一加一不就等于一了吗?”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之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其实一加一不止等于数字,还等于文字,比如:王,加号代表中间的"十",两个"一"在上下。或者是"丰"……真是变化多端,花样百出啊!
创新无处不在,它就是一只来无影去无踪的影子,灵感源泉。一加一不等于二这件事就给了我启示:创新,说难并不难,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就有巨大的收获。可以多留意身边,多去探索研究一些奥秘,或者观察植物的变化。创新改变世界,电灯让人们摆脱了黑暗,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手机缩短了人们的距离,互联网将千门万户连在一起,你如果实在找不到创新,可以从一加一不等于二找起。
1+1〉2作文15
生活真的是1+1=2的吗?
未必。
我在日记本上偷偷写了几条“生活理念”:1个老师+1个家长=1张天罗地网;1场考试+1个分数=1根紧扣的心弦;1个发达的头脑+1双灵巧的双手=1位上帝的宠儿;1门独特的手艺+1颗永恒不变的信心=1眼生活的甘泉;1纸作业的说明+1篇须背的课文=1场辛苦的考验……
我请爸爸鉴赏我的大作。爸爸毕竟是“过来人”,没白吃这几十年的饭,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比我厚实圆润多了。1时莽撞+1时自满=1次不小的失误;1次机会+1项投资=1场成功的考验;1颗意志坚定的恒心+1身良好健壮的身体=一生辉煌的创造。
生活不是1+1=2的。如今社会的生活更非如此简单。一件事情,一次参与,一生追求,一味坚持……每一件事都会有正反两面,关键看你怎么去见解。从最佳角度,还是从最恶角度?这些,并不是对你绝对有利或无利,要靠你自己怎样去发现、去利用、去从中获取受益的启示。
社会的生存理念,就好比狼群的生存理念:适者生存,智者生存,强者生存,力者生存。弱肉强食的规律永远印在人们心中,若你无从适宜这里恶劣的.生活,若你没有足够保护你的智慧,若你并无强悍无比的实力,若你失去凶猛无畏的力量,你就会被社会所征服。从古至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从来没有消失违背过。要么受人尊敬,要么沦落街头。
想到了这些,我又在日记本里悄悄填进了一条条:1群无畏的人+1种前仆后继的精神=1个民族的腾飞。
【1+1〉2作文】相关文章:
1+1〉2作文11-06
1+1〉2作文(精)11-06
秋天作文2篇[通用]09-15
秋天作文优选(2篇)09-19
秋的作文[共2篇]09-26
(优)夏日的作文2篇10-09
(通用)夏日公园作文2篇10-10
预防溺水作文2篇(集合)10-10
(热门)夏日公园作文2篇08-30
夏日即景作文2篇(优秀)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