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时间:2025-09-12 09:26: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

  核心提示:这篇课文主要在讲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是一篇极美的文章。怎样处理文中的词语和朗读指导,能让学生有较好的体会,感受美,这都是难点。既然是一篇美文,对学生来说读懂有点难,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这篇课文主要在讲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是一篇极美的文章。怎样处理文中的词语和朗读指导,能让学生有较好的体会,感受美,这都是难点。既然是一篇美文,对学生来说读懂有点难,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但我恰恰就没有抓住这一点,没有直观的让学生去了解小兴安岭。

  另外,用心品读美文,才能真正品味到美文的美。由于时间安排得不太合理,在解决“你认为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得好?”这个问题上自己说得太多,耽误了一些时间,给学生留的`有感情朗读的时间不足,对美文品味不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不尽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由于电教设备出现了故障,设计的课件无法使用,有关于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的美景图片学生没有欣赏到,缺乏对景象的直观认识。学生对四季美景感受不够,特别是对冬天大雪纷飞,黑熊躲进洞里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等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景象缺乏感知。

  二:用心品读美文,才能真正品味到美文的美。由于时间安排得不太合理,在解决“你认为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得好?”这个问题上让学生说得太多,耽误了一些时间,给学生留的有感情朗读的时间不足,对美文品味不够。

  三:课后练习中提出: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当时,我没有对学生提出要求背哪些段落,而是完全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结果在单元测试中,有一道题抽出了描写春天和夏天的段落,要求学生按原文填空,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选择背诵这两段,白白地丢掉了十几分。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2、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3、进一步加强积累,调动学生自觉积累的主动性,主动背诵,主动摘抄,主动积累,扩大阅读量。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3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层次清晰,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展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同时还介绍了小兴安岭的宝贵资源,文章在带给读者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会激发读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我在教学时,首先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层层推进,促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文中的情感产生碰撞,最后使学生的内心感受得到升华,在阅读中感受到景色之美,语言文字之美。教学中感我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美”。在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并配上了一段轻松的的轻音乐,使学生在视听中深深地被小兴安岭的美景吸引,此时我因势利导,看了眼前这幅美景你有什么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点燃了,争先恐后的说起了自己的感受。

  2、以读促悟品味“美”。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理清了课文脉络,感受到了文章的情境,再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领悟能力,同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抓重点词句体味“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哪些词用得好?”学生说:“汇、淙淙、涨满。”我接着问:“那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汇生动显示出春天冰雪融化后有许多水流向小溪的景象。淙淙形象写出了小溪不紧不慢,哗啦哗啦流淌的样子,让人读后有一种特别惬意的感觉,而涨满则体现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通过词句地探讨理解,使学生体会到课文词句的'生动形象,从而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4,拓展延伸创造“美”: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学完这课的感受,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前提下,都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小兴安岭的美景,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那在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美景呢,谁愿意说说呢?”顿时课堂活跃起来,纷纷举手说家乡的美景,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课堂内容安排得比较机械,过分注重书本内容的教学,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开联想深入体会。对学生的点评也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加以点评。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造成没能让大多数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文美景。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4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这节课,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前搜集了很多小兴安岭的风景图片,精心制作了一套幻灯片。正式开课之前,试上过两次,第一次试上,由于对教案思路还不太熟悉,一节课只上了一半就讲不下去了。但在王老师和夏老师的指导点评下,我恍然大悟,对教案进行了大修改,第二次试讲有了卢主任的及时引导,整节课的思路就更明晰了。三年级课文虽然短小,但字字句句都需要钻研,每个词、每个标点都应该被关注。

  课堂上我能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如比较理解“封”的意思,重点演示理解“密密层层”“浸”的意思。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读出感情,培养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分析了课文内容、欣赏了小兴安岭美景的之后,通过指读、齐读等方式,将小兴安岭各种景物的不同特点用感情读出来。可是由于我的紧张及经验的不足,使本来准备很充分的内容显得有点慌乱与拖拉。但当学生边欣赏美景、边发出“哇——哇——”的赞叹声时,我不禁为自己做的课件被学生喜欢而高兴,更为他们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而欣喜。

  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我发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很重要,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这要落到实处,读书训练不能流于形式,有层次地读书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每次读书都要有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课后,领导和各位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次活动对我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也从中找到了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我也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学习机会,使自己的成长更迅速,我也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边教边学,用心积累教育智慧。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5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很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如春天里的“抽出”“淙淙”“俯下身子”“侧着脑袋”都用得十分到位,动静结合,把整个春天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而在夏天中“封”“浸”“千万屡”“利剑”把夏天的特点写得十分准确,同时又体现出小兴安岭独特的魅力。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美的体会就从字词和朗读中去慢慢品味,为了保持课的完整性,在抓住春天和夏天为重点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默读粗粗地感受了一下秋冬季节的美丽风光。这篇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了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我国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针对本课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选择了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审美方法的指导下,读语言文字、看教学录像、谈学习体会,亲身感受自然景色美,文章语言表述的美。

  “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这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句中既包蕴着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相同美,又暗示了四季景色的各异美。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首先从小兴安岭最突出的景物—树木的描写入手,让学生先从树木四季的特点初步理解四季景色的既有独特美,同时又有相同美,既实实在在、生机勃勃,从而去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然后以春季美为例,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审美方法,并用此方法自己选学夏、秋、冬三季,在学生自己读文体会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并运用电教手段的优化组合,放录像感知,引导自学,用投影指导学法,讨论启发,朗读等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全面参与,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做到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读懂其他三个季节的美。体会到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

  “绿色的海洋”、“宝库”“花园”等词语的内涵是难点。不是一下子就容易理解透的。因而,先从词语表面意思进行理解,知道他们在课文中指什么,再结合语言文字的剖析,使学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进而理解美。有感情的朗读,既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重要途径,又是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因而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读:课开始、自己读体会、课中默读理解。、师生对读、品读欣赏,课尾根据课文结构安排齐读,以升华感情,强化理解。

  每上完一堂课,我都感受到了要上出一堂精彩的课不仅仅需要老师能很好理解文本,了解学生,同时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停地积累教学经验。

  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去丰富学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6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新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名篇。课文通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现了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喜读爱读想读。这么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教师应如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体现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呢?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对课改的理解。在这节课我选用的模式是:

  (一)教给学生学法

  (二)指导学生运用学法

  (三)独立运用学

  法小组合作自学。

  一、激情导入,走近“美”。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教师要会抓住学生的“心”。写景的文章在教学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因此,我在教学时,特别注重前五分钟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接触文本的内容,走近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一开始,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激趣导入,

  二、品词品句,抓住“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也特别重要,就像人身上流动的的血液,贯穿全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要把这些新鲜的血液输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感悟时,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1)在阅读中理解。

  在教学“夏季”这一段时,我问学生:“你为什么喜欢小兴安岭夏天的树木?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行吗?”学生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大家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怎么样?”学生说:“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我问:“从哪些词语中告诉了你?”学生说:“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挡、遮中感受到的。”我紧接着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好吗?”于是,学生娓娓读来,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熟记了这些词语,更加深了对这些语词的理解,感受到了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与众不同的美。(2)在理解中比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出的意思。”我马上说:“那能不能用长出换成抽出呢?为什么?”有学生说:“抽出要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教师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3)在比较中寻求最佳。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描写小兴安岭草坪上盛开的野花时,我问学生:“草坪上开了许多花,有哪些颜色?”当学生说完有红、白、黄、紫时,我就问:“你能不能用一个语词来表达这么多的颜色呢?”于是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五彩缤纷。”我就对学生说:“你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其中一个语词放进这个句子中,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感人呢?”有的学生说:“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有的学生说:“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芳香扑鼻,太美了。”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要补充,我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花朵。”学生就是这样在品词品句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着小兴安岭的美。

  三、读悟结合,感悟“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要达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教师必须创设美的情景,美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1)读中找景,用“○”圈出你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幽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2)读中找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3)读评结合,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体会小兴安岭的勃勃生机。学生可以抓重点词句读,可以全段读,可以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读,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读中感爱小兴安岭的美,在读中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感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我想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之一。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终身爱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之情,这种油然而生的对自然美、语言美的感悟,是学生终身爱益的。

  四、自主学习,创造“美”。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光有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是违背现代教育的精神。因此,我突破了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教学目标,把能力目标提高到了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加强自主、协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自己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写法相似,我先带领学生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按“读中找景、读中寻景、读中感悟”的方法一起学习、一起探究,然后让学生按照这种学法分组进行学习第三自然段,再独立自学

  四、五自然段。在反馈中,显示了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不仅欣赏、领悟了小兴安岭的美,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美。有一位同学学了第四自然段,这样说:“小兴安岭的秋天太美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还有一位同学说:“小兴安岭的宝贝太多了,有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馋得我直流口水。”有的干脆做起了推销员,有的急着想去小兴安岭看一看。学生真情的语言,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就是教师千方百计想要达成的愿望吗,不就是学生对美的一种理解,一种欣赏,一种创造吗? “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学的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学起来,总会有那么多的遗憾。

  其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表面上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讨论,看起来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学生合作气氛不够浓,有些问题不能在小组中更深入地学习。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虽然能很快地找到描写的景物和特点,也能有感情地去读读句子,但在小组读评相结合的环节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加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等等,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尝试。

  其二,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让学生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例如对“雾”的描写,学生能从“升、浸”中体会到雾浓、雾大,范围广,但是教师没有让学生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展开想象,这远远是不够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更深层次的“读悟”结合。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门很遗憾的教学艺术,我则不然,我认为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美的孕育,是一种美的享受!

  查看( 1055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 林春艳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过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xxx,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

  是一篇值得品味的美文。

  在这节课我选用的模式是:

  (一)教给学生学法

  (二)指导学生运用学法

  (三)独立运用学法小组合作自学

  具体做法如下:

  这篇课文首尾两段都是总写了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所以,我先讲这两段,使学生通过这两段的学习知道课文主要内容就是写小兴安岭景色的美丽和物产的丰富,为理解课文重点部分做了很好的铺

  垫,使难点变易。

  由于本文所写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静的这几段是相似段,所以我采取利用相似段进行学习的方法,先领学生分析“春天”一段,然后归纳出学法:

  1、读文找出景物

  2、研究景物特点

  3、体会用词造句,使学生在下极端的自学中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在归纳出学法后,我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自学夏天一段,这样,使学生不但学懂了知识,而且学会运用学法自学。学习“秋、冬”两段,由于学生掌握并且会用学法,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我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使学生既有对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印象,又有整体印象,突破了教学难点。在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关键词语时,我引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来比较,让学生说说书上用的词语好在哪里。如,把“抽出”换成“长出”,把“封”换成“盖”,从比较中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另外,这篇课文写景抒情,语言生动形象,我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如:朗读“春天”一段,我指导学生用轻而缓的语调,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生机的感情。“夏天”小兴安岭枝繁叶茂,朗读时,要深沉有力,以表现出树木的长势之盛。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如,在讲读前播放小兴安岭美景及课文录音的课件,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产生了阅读这篇课文的欲望。在学习“春、夏、秋、冬”各段时,分别出示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影片,使学生看了如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小兴安岭的景色美。在学习“夏天”一段时,学生对“浸”这个词难以理解,我用课件演示晨雾升起,森林浸在雾中的情景,使学生确切理解“浸”的意思。在回顾全文时,放一段小兴安岭的实景录像,并配以解说,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进行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仿照这篇课文的结构方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在课堂上,学生阅读的参与面不是很广,读的句子也不够多,不能很好地检查学生朗读得是否流利有感情。今后,在语文课堂上,我要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兴安岭的主要特点是森林:一年四季,森林最美。夏天的森林尤其显得特殊。

  2.理解课后第3道题的句子里带点的动词所表达的意思。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配乐感情朗读课文,并能从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段落中,选一段背下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媒体

  网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课本上称它是:“美丽的小兴安岭”。你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打开书,看第九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欣赏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丽的花园、巨大的宝库、绿色的海洋)

  请同学们看第一部分(1)这部分重点描写了什么?小兴安岭的树

  为什么说这里就像绿色的海洋?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绿色的海洋: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

  都能说明小兴安岭的树——数量多、种类多的特点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

  比较句子:几百里练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几百里练成一片,到处都是绿色的数木。

  第一个,虽然都是说明树木多,但是第一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这样能使句子更生动更形象。

  读到这样的句子使你想到了什么?能说说么?

  可能想象到:蓝天,绿树,小溪,各种各样的树木

  这样的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你能美美地读一读么?

  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

  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述这美丽景色的呢?请同学们一起看课文的第二部分(2-6自然段),请快速的读一读,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描写的小兴安岭的景色?

  【按点】1、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描写的小兴安岭的景色?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D其它

  教师讲解2段总起3-6段分述应为总分结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描写了小兴安岭的树木一年四季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重点来学习夏天的小兴安岭。

  三、抓住重点句段,品读体会。

  (一)、学习“夏天”一段。

  1、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第4段。

  2、检查自学

  (1)、这一段有几句话?

  (2)、这四句话都像我们介绍了那些景物?用画批注的方法标注在书上。

  (3)、画一画你最喜欢的语句,想想为什么喜欢。

  3、谁愿意来说一说夏天的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繁盛的、生命力旺盛的、你从课文中那个词哪个句子感受到的?能给大家读一读么?

  Ppt: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分析: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具体到那个词你觉得夏天是很繁盛的?

  郁郁葱葱,密密层层,封的,严严实实,挡住了,遮住了。这几个词都说明树木长得异常茂密,展现出了夏天小兴安岭的勃勃生机与旺盛的生命力。

  能不能用课文上的一个词来概括夏天的树木什么特点?

  郁郁葱葱

  还有么?

  千万缕金光利剑草地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

  夏天阳光灿烂野花盛开透露着勃勃生机

  引发学生体会句子【按点】比较句子:

  Ppt: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你觉得这两句那句更好?

  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突出了阳光刺眼的特点,这样写让语言更形象直观。

  师小结:这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夏天,读完这样的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树生长的非常茂密,封的严严实实的,在树荫下非常凉快等等

  4、朗读训练:

  过渡:你描绘的景色真是仙境一般,这么美的景物,我们来读读好吗?喜欢哪一句的就多读几遍。

  请同学们就带着想象自己读读这一段。

  同学之间互读。给时间读书

  教师点生读,3人(分层次)

  5、过渡:这一段只用了四句话就把小兴安岭夏天阳光灿烂、浓雾弥漫、树木葱茏、野花盛开的诱人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了,那么,小兴安岭的春天、秋天、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老师就让你们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按上述方法,学生自学“春、秋、冬”三段。或者你喜欢哪一段就通过老师给你的几个方法自学哪一段。

  给出学生自学策略:或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自学策略:

  Ppt:1、通过画批注的方法,,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抓住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方法,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难点词句

  4、通过联系实际来理解课文

  学生汇报:好,有谁是研究春天的?谁愿意来说说你都有哪些研究成果?

  春:

  Ppt: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河里涨满了春水,一个个木排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春天的树木是什么景象?生机勃勃

  都描绘了哪些事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树木——新的枝条、叶子——嫩绿、积雪——融化、小鹿——喝水、木排——流淌

  一派万物复苏的景象

  这样的景象给你什么感觉,带着这样的想象读一读

  点名读

  秋:

  Ppt: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秋天的树木是什么景象?黄绿相间

  都描绘了哪些事物?秋天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抓住物产丰富。——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

  Ppt: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送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黑熊不得不躲进大树洞里,它们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不耐烦地等待着春天。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在枝头上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冬天的树木是什么景象?一片银白

  都描绘了哪些事物?冬天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雪花、积雪、西北风、黑熊、松鼠

  这样一个银白的世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

  点名读

  (1)过渡: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葱绿、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构成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多美的一幅图画啊!一个个有声有色的镜头,已经在我们的头脑的“银幕”上放映出来,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小兴安岭的美呢?

  (2)、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

  4、指名朗读。

  学生可分角色朗读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小兴安岭。带着想象读出感情即可。

  通过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小兴安岭,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一组词最适合概括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树木的特点?

  词语积累整体把握【按点】哪一组词最适合概括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树木的特点?

  A草长莺飞骄阳似火秋风萧瑟寒气逼人

  B桃红柳绿烈日炎炎秋高气爽天寒地冻

  C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黄绿相间一片银白

  D春色满园酷暑难耐秋风习习寒风凛冽

  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通过了解课文,我们看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你们知道为什么作者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么?

  花园——风景宜人

  宝库——物产丰富

  你还想了解关于小兴安岭的其他知识吗?

  小兴安岭的资源

  【林木资源】林区森林茂密,树种较多。有林地面积28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72.6%,活立木总蓄积2.4亿立方米。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杨、椴、桦、榆等,藤条灌木遍布整个施业区。1998年木材生产总量为214.5万立方米,同时,;每年还有100多万立方米的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可为木材综合利用提供充足的原料保证。

  【动植物资源】小兴安岭的森林、沟壑中,栖息着东北虎、马鹿、驼鹿、黑熊、野猪、猞猁、野兔、松鼠、黄鼬等兽类50余种,鸟类有榛鸡、雷鸟、中华秋沙鸭、金雕、啄木鸟、猫头鹰、杜鹃等220多种。山林内有野生药材320多种,其中鹿茸、熊胆、麝香、林蛙油、人参、刺五加、五味子、三颗针、 党参、黄芪、兴安杜鹃等十分名贵。小兴安岭还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猕猴桃、都柿、蓝靛果、草莓等山野果30多种;有蘑菇、木耳、猴头菌、刺嫩芽、金针菜、猴腿、蕨菜等已被采集利用的山野菜资源20多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黑龙江水域,生长的鱼类有70多种,比较著名的有鲑鱼(俗称大马哈鱼)、鲟鱼(俗称七粒附子)、鳇鱼、鲤鱼、鲫花、鳌花、鳊花(俗称“三花”)、哲罗、法罗、雅罗、胡罗、同罗(俗称“五罗”)等。

  【矿产资源】据初步勘探,有金、银、铁、铅、锌、铝、锡等金属矿藏20多种,;已探明的金属矿床、矿点达100多处,其中黄金储量居黑龙江省首位。;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更为广泛。有石灰石、大理石、玛瑙石、遂石、紫砂陶土、泥炭、珍珠岩、水晶石、褐煤等25种,矿点140多处。

  七,进行环保教育。

  同学们,只短短的40分钟,我们大家就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你觉得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最美?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是啊!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都是美的:每当初春,枝新叶绿,雪融溪满,生机勃勃,到处流淌着浓浓的绿意;时至盛夏,阳光灿烂,枝繁叶茂,各种盛开的野花把小兴安岭装扮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坛;深秋来临,果实累累,落叶在林间飞舞,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秋去冬来,雪压枝头,银装素裹,洁白的雪花随风而舞,整个小兴安岭变成了童话般的境界。这美丽的风景已经在我们的心中铭刻,那么要使小兴安岭美丽的风景永远存在,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注意环保

  八,课堂小结:

  大家谈得很好,是啊!走进小兴安岭,就好像走进了我们生命的绿色,我们在融入了对大自然的赏心悦目的同时,也有对自然界现状的深深地思索。让这份珍贵的绿意永远在我们心中铭刻,让我们携手,让小兴安岭的美丽永恒!

  板书:

  绿色的海洋

  春夏秋冬

  风景宜人物产丰富

  《美丽的小兴安岭》原文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柞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顶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哗哗地流着。几只小陆(艾丽)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河里涨满了春水。一个个木排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柞树的叶子变黄了,枫树的叶子火一般红,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献出了许多宝贝,有酸甜可口的野果,有又香又脆的榛子,有鲜嫩的蘑菇、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孙熊不得不躲进大树洞里。它们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不耐烦地等待着春天。松鼠有时候还在枝头散步,它们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山果过日子。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8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新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名篇。课文通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现了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如春天里的“抽出”“淙淙”“俯下身子”“侧着脑袋”都用得十分到位,动静结合,把整个春天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而在夏天中“封”“浸”“千万屡”“利剑”把夏天的特点写得十分准确,同时又体现出小兴安岭独特的魅力。为了保持课的完整性,在抓住春天和夏天为重点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默读粗粗地感受了一下秋冬季节的美丽风光。这篇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了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我国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针对本课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选择了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审美方法的指导下,读语言文字、看教学录像、谈学习体会,亲身感受自然景色美,文章语言表述的美。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一、激情导入,走近“美”,激发阅读欲望。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教师要会抓住学生的“心”。因此,课伊始,我便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刚刚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了它的秀丽与险峻,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它的美丽吧!我通过投影片,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直奔主题,问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情感朗读品味“美”,抓住词句体会“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也特别重要,就像人身上流动的的血液,贯穿全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要把这些新鲜的血液输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感悟时,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1)在阅读中理解。在教学“夏季”这一段时,我问学生:“你为什么喜欢小兴安岭夏天的树木?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行吗?”学生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大家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怎么样?”学生说:“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我问:“从哪些词语中告诉了你?”学生说:“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挡、遮中感受到的。”我紧接着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好吗?”于是,学生娓娓读来,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熟记了这些词语,更加深了对这些语词的理解,感受到了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与众不同的美。(2)在理解中比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出的意思。”我马上说:“那能不能用长出换成抽出呢?为什么?”有学生说:“抽出要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教师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3)在比较中寻求最佳。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描写小兴安岭草坪上盛开的野花时,我问学生:“草坪上开了许多花,有哪些颜色?”当学生说完有红、白、黄、紫时,我就问:“你能不能用一个语词来表达这么多的颜色呢?”于是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五彩缤纷。”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要补充,我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花朵。”学生就是这样在品词品句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着小兴安岭的美。

  三、知识延伸创造“美”。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小文章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真情的语言,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就是教师千方百计想要达成的愿望吗,不就是学生对美的.一种理解,一种欣赏,一种创造吗?

  “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学的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学起来,总会有那么多的遗憾。

  其一,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让学生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例如对“雾”的描写,学生能从“升、浸”中体会到雾浓、雾大,范围广,但是教师没有让学生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展开想象,这远远是不够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更深层次的“读悟”结合。

  其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表面上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讨论,看起来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学生合作气氛不够浓,有些问题不能在小组中更深入地学习。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虽然能很快地找到描写的景物和特点,也能有感情地去读读句子,但在小组读评相结合的环节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加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等等,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尝试。

  在现在的教学中,人们更多的注重了对学生知识方面的教育,而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我认为语文这门课的作用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用汉语,更应该让学生从课文优美的语句中感受到美,懂得欣赏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9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文章。

  这节课虽然课堂容量较大,但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写作方式上基本一致,于是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尊重大多数学生的意见选取其中一个季节细致地分析学习,如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文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读出感受、积累语言等环节,学完本段后及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步骤;接着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剩余三个季节的段落之一,并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合作学习,教师适时地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指导,之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并对重点词句加以指导点拨;然后放手学生自学其余段落,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师生共同赏析;最后教师来个总结。

  针对课后习题,我采用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相同的`教学模式,前者是“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介绍给别人”,本课是“若去小兴安岭旅游,会选择什么季节,结合课文说理由”,其实两者考查的目的是一样的。小练笔部分,前者出示四幅图,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第3、4自然段的写法尝试练笔,后者“自己的家乡哪个季节美?写一写”,可以引导学生依据第2自然段对春天的写法,来尝试练笔。

  不足之处:节奏比较快,没能给学生充分准备、交流的时间,就让学生来说,学生不知怎么说。另外就是课堂上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0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美丽的小兴安岭》词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要让学生体会到,必须创设美的课堂。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我集中指导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从而抓住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二课时通过看视频,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深入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与富饶。播放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发现,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动静结合。学生再次朗读每一自然段。情感升华到极点。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接下来让学生想:“小兴安岭的`四季再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文中一句话说。这样,很巧妙的将第六自然段如入课文中。这样一来让学生带着这个大问题阅读,各个部分最后又回归到这个主要问题上来,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阅读各个部分的过程中,我先集中指导阅读“春天”这一段,学完后总结学习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学夏天、秋天、冬天三段,因为这三段的结构特点如同“春天”段,这样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落到了实处。从教学反馈,看学生能够自学,且自学效果很好。自学卡片内容填写正确率较高)然后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的过程中,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学生不仅能读出形、也能读出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表情朗读中得到落实。最后让学生又一次通读全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对才开始学习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最直观的写作指导。就这样,让学生一课一段,就不愁掌握不好语文这一“工具”。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1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我集中指导朗读了首尾两段,从而抓住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二课时就带着这个大问题阅读,各个部分最后又回归到这个主要问题上来,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阅读各个部分的过程中,我先集中指导阅读“春天”这一段,学完后总结学习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学夏天、秋天、冬天三段,因为这三段的结构特点如同“春天”段,这样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落到了实处。从教学反馈,看学生能够自学,且自学效果很好。9自学卡片内容填写正确率较高)然后指导学生表情朗读。

  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的过程中,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学生不仅能读出形、也能读出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表情朗读中得到落实。最后让学生又一次通读全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对才开始学习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最直观的写作指导。就这样,让学生一课一段,就不愁掌握不好语文这一“工具”。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根据季节变换的先后顺序,依次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突出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课文以清晰的段落层次来展开,抓住了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物特点,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打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在教学时,我抓住四季的景物特点重点指导,让学生先根据喜欢的图片找出文中与之对应的句子,再说出喜欢的理由。说理由的时候,品析句子中用的好的字,说出它们的妙处。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很快就能评析出好词好句,并能准确地说出它们的作用。

  春天这部分主要是我引导学生说,夏天这一节就由学生分小组来合作学习,依照学习上一节的方法来说,学生基本能够按照我的思路走,句子分析的比较到位。秋冬两个季节内容比较简单,我以读为主,欣赏作者优美的语言。

  最后以小练笔来结束文章,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交流。时间比较紧,有很多地方上的也不尽如人意,如节奏比较快,没能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就让学生来说,学生不知怎么说。课堂上读的不够,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让学生用概括的语言来总结每一小节的内容时,学生总也说不到我想要答案。在备课时,没能做一个相应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填空,另外,学生对于文章的学法不甚明晰,虽然要求他们按照“读、找、问、思”的环节来分析文章,课缺乏学法的归纳,学生学起来不得要领。如果能将这些归纳起来,可能效果会更好。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3

  三年级语文第五册课本中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文章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我发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很重要,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这要落到实处,读书训练不能流于形式,有层次地读书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每次读书都要有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课后,领导和各位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次活动对我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也从中找到了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我也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学习机会,使自己的成长更迅速,我也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边教边学,用心积累教育智慧。

  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幅图片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景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之中,体会美、感受美。开始我抓住首尾两段,从而抓住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然后就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阅读各个部分,最后又回归到这个主要问题上来,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学习描写小兴安岭四个季节美丽景色这部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小兴安岭四季特有的美丽,我充分的利用图片让学生欣赏,之后,我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入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小兴安岭,充满了生机,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4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通过描写小兴安岭的美表现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之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了欣赏美和理解情这两个方面。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在教学之初我就把孩子带入到情境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玩好吗?请同学们,系好安全带小火车马上就要开动了。(师演示课件)转眼之间,我们就已经到了小兴安岭了,你觉得小兴安岭怎么样?(生纷纷发言:小兴安岭非常美!景色优美………)这样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更快的进入课文,与文章融为一体,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

  2、然后,我让学生画出在小兴安岭中,你觉得最美的地方,同位之间说说为什么觉得美?并读一读。

  3、生说到哪个地方,我就抓住着重讲这一部分。让生说说为什么认为这一部分美?并随时指导朗读。而且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美呢?逐渐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学,效果很好。

  4、在教学完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把小兴安岭写得这么美呢?他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写的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都积极思考并互相讨论。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就要有证据,从课文中找到证据这才是最棒的!

  5、最后,同学们都认为作者是非常喜爱小兴安岭的。并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现作者感情语句,并感情朗读了一下。

  在现在的教学中,人们更多的注重了对学生知识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美感教育。我认为语文这门课的作用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用汉语,更应该让学生从课文优美的语句中感受到美,懂得欣赏美。以上是我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几点浅薄的看法,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我想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多吸取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

  春天的小兴安岭,充满了生机,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1)初读。让学生读这一段,说说你喜欢春天的什么?学生浅谈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并接着进行朗读。学生说喜欢小鹿的可爱,喜欢流水的声音,喜欢看万物发芽、鲜花盛开。在这层,让学生初步感受美。

  (2)请学生用手里的画笔把眼中的小兴安岭的春天画下来。简单描述。在这层,让学生体会到万物苏醒、生长得很快。到处都有生命的足迹。结合着画,再把你眼中的小兴安岭的`美读一读。学生心中的美升华了。

  (3)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深入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放剪辑的录像,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发现,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漂亮的小鹿喝水、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听觉上的美(雪水融化的声音,流水的淙淙声)动静结合,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

  配合着优美的音乐,学生再次读这一段。情感升华到极点。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的主阵地——语文课堂充满了美的旋律。学生在读中融真情,放飞情感,情中诵读,读中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很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这一课,因为课文容量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容,在学法、步骤上基本一致。于是,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读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刚开始学生发言有些拘谨,回答也缺乏层次性。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才逐渐地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小兴安岭。

  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

  2、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

  3、今后要培养学生动笔写话的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课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主要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谈谈教学设计前后的得与失:

  一、阅读教学自主化。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如:秋冬两个季节,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感悟并且汇报。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读中感悟。

  三、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

  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学生在比较欢快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也学习了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体会了作者的用词准确。如,第二段“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里的“抽”,我通过让学生比较“抽”与“长”,想象树木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力量,会怎样长?学生们说道:“会兴奋地长!”“会一个劲儿,拼命地长。”“会迅速地从树枝里钻出来,想快点看看美丽的春天。”他们理解了树木长的速度很快,并感受到了嫩叶勃勃的.生命力,所以课文中用了“抽”。第三段“学生对“浸”的理解也很到位,说是森林“泡”在浓雾里。这些都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再现,很精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首先是重难点的突破还存在问题,在“春、夏”两段中,有大量的词句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了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但有些环节的引导还没有抓住中心问题,以致在学习这两段时耽误了时间(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显得有些前松后紧。如在理解“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这个难句时,我只借助了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以下这个比喻句,却没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夏天太阳光的强烈,更说明了夏天树木茂盛,这和前面的句子都是有联系的

  总之,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我发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很重要,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这要落到实处,读书训练不能流于形式,有层次地读书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每次读书都要有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水平。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反思09-01

《包装》教学反思09-05

《比尾巴》教学反思09-03

《武术》教学反思08-26

习作教学反思08-28

《江南》教学反思08-31

《跳水》教学反思08-13

匆匆教学反思09-06

船长教学反思09-10

新课标教学的反思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