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初中语文古诗词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古诗词1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主题】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初中语文古诗词2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水非常多,长满了青草的池塘里,处处蛙声不断。已过了半夜,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事,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主题】全诗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表现约客未至时孤寂、惆怅、无奈。
【写法】(1)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地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2)对比手法的运用: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初中语文古诗词3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主题】上片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
【写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初中语文古诗词4
1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宋代〕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在宜州看到梅花开放,知道春天即将来临。夜尽时,迟迟闻不到梅花的香味,以为梅花还没有开放;早晨起来,才发现在面南的枝条上已开满了梅花,真是没有想到。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女子在镜台前化妆,引起了梅花的羡妒,就飘落在她的眉心上。要在平常见到这种景象,便希望畅怀酣饮;现在就不同了,自从被贬离开汴京,十年来,那种青年人的情怀、兴致已经不存在了。
2念奴娇·断虹霁雨
黄庭坚〔宋代〕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雨后新晴,天边出现一道彩虹,万里秋空一片澄明。如秀眉的山峦经过雨水的冲刷,仿佛披上了新绿的衣服。月中的桂树还很茂密,怎么能说今夜的月色不明亮呢?万里的`晴天,嫦娥在何处?她驾驶着这一轮圆月,在夜空驰骋。月光寒冷,为谁照射在这坛美酒上?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一群年轻人伴我左右,在微凉的晚风中踏着幽寂的小径,走进长满林木的张家小园,畅饮欢谈。让我们斟满手中的金荷叶杯,虽然离家万里,可是把酒畅饮的欢聚时刻实在难得。老夫我一生漂泊,走遍大江南北,最喜欢听临风的霜笛。孙郎听后,微微一笑,吹出了更加悠扬的笛声。
初中语文古诗词5
草木
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例句及出处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短歌行》曹操)
杜鹃
(子规) 凄凉哀伤的象征
例句及出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鸿雁、青鸟
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例句及出处
1、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
舟
表达离情别绪、思乡、愁苦之情。
例句及出处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王湾)
初中语文古诗词6
内容摘要:古诗词教学是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当强调美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主要方法有音韵美;体会情感,浸润人性美。
关键词:创设情境 意境美 音韵美 人性美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因此,学习古诗词是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策略?我认为应当强调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感悟诗人的心灵美,这不仅对于陶冶性情,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词汇很有好处。
一、创设情景,激发品读兴趣
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诵读为主线,串联感受、理解、领悟与扩展,始终把学生的吟诵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示范引导,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开放发散,拓展创新,让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和谐发展。不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是通过学生自由的联想与想像去感悟诗歌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创设情景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协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但它也有一个缺陷,往往会造成学生对课文情景认知的单一性。实际上很多人同读一首诗,其脑海中造成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比方《游子吟》这首诗,有的学生想像的意境是儿子睡在床上,母亲在床边灯光下给儿子缝衣服;有的想像的意境是儿子在灯下看书,母亲在灯光前缝衣服;还有的人想象到意境则是儿子到临行时穿着衣服,母手拿针线在儿子身上缝补。因此,依照创设情景与自主感悟相结合的原则,两个方面各取所长,以补其短,以此取得古诗词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情景交融,体味意境美
王之夫在《姜斋诗话》中所说的“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就要特别注意这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首先,品析名句。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两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凉,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是用“风住尘香”四个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有余痕,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发为不堪了。
此种开笔,最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神似,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而且情由千回万转后,蓦地喷薄而出,具有震撼人心之力。当然,这不仅仅是一般的伤春,而是寓寄着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首句陡起,次句平接,由景而入:“日晚倦梳头。”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来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阑珊。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其次,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三、深入感受,再现音韵美
要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享受音韵美,培养朗诵技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所以应将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反复吟诵。如“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要启发学生用轻读读出月下的静谧,用延长的拖音品味闲适、恬静的气氛。一开始可以有意识地读得夸张一些,其中,可以教师范读,可以自由练读,可以互读互评,可以配乐营造气氛,可以配图加强直观等等,形式不拘,力求多样。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大胆地、兴味盎然地去吟读。在多遍初读之后,让学生闭目暝想,并把所读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然后演演诗人当时的神情举止,说说诗中描绘的山川景物,谈谈脑中闪出的特写镜头,教师要珍视学生在初读中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走近诗人,走近诗境。
教学的过程中,记忆力好的同学,背得要快些,记诵得数量要多一些;记忆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数量要少些。一部分语感好的同学,读得就好些,语感差一点的.同学,读得就不会那么好。对待读得不理想同学,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并且还要表扬他“读得很认真”或“很有感情”等等。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个别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也要予以表扬,予以鼓励。
四、体会情感,浸润人性美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它对培养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和陶冶情操起着重作用。杜牧的《江南春》处处写景:莺歌燕舞,柳绿桃红,山清水秀,酒旗春风……但诗人并未陶醉于大好的春光当中,结句通过一幅烟雨迷茫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深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一个“更”字写出了对老朋友分别后无限的牵挂和思念,收到了“一字千钧”的效果。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将士们为保家卫国宁愿献出宝贵生命的高尚人格气贯长虹。而《春望》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人性美,尤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多次在诗里展现过愿为拯救苍生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情怀,而这首诗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各使苍生有环堵’(《寄柏学士林居》)的愿望来自他痛苦生活的体验,他也曾在其他诗里多次表现出推己及人的可贵精神,而这里表露的却不是为了一己的安定和幸福。为了穷苦人的幸福,他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哪怕‘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高尚的人格美能够让学生刻骨铭心。
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7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主题】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写法】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初中语文古诗词8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____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16.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5.离别愁苦相聚的.欢乐16.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初中语文古诗词9
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如20xx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0题:“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再如20xx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
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考查对语言的品味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在复习中,我们不仅要熟背古诗词曲,还要结合一些诗句用心揣摩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
(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初中语文古诗词10
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答案:
(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案: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初中语文古诗词11
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浣溪沙】(苏轼·北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十五夜望月】(王建·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对联六副】
1.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杭州岳坟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5.积句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6.方志敏卧室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秋词】(刘禹锡·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3【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七年级下册
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登岳阳楼】(杜甫·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蝉】(虞世南·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孤雁】(杜甫·唐)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5【鹧鸪】(郑谷·唐)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6【采莲曲】(王昌龄·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7【莲叶】(郑谷·唐)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8【赠荷花】(李商隐·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9【白莲】(陆龟蒙·唐)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10【莲】(苏轼·宋)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11【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
初中语文古诗词1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主题】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整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简析】词的上阕开头四句发出了“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
初中语文古诗词13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知识点归纳:
1、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诗句;《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初中语文古诗词14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写法】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初中语文古诗词15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秋涨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
【主题】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写法】三、四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初中语文古诗词】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古诗词08-28
(精华)初中语文古诗词08-29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08-30
【热门】初中语文古诗词15篇08-28
初中语文古诗词(合集15篇)08-28
初中语文古诗词15篇(优选)08-29
古诗词08-27
经典古诗词08-29
古诗词鉴赏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