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将进酒》有感

读《将进酒》有感

时间:2025-09-27 08:54: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将进酒》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将进酒》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将进酒》有感1

  偶然看到李白的《将进酒》,一口气将它读完,顿感酣畅淋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我最真切的读后感,一心只想跟着诗仙痛饮自信与豪迈。

  我喜欢李白的自信。杜甫曾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里高度评价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对于自己的才华是充满自信的,他清楚地知道他的诗文在天下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也分分钟相信自己值得“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可惜受到小人排挤,一代诗仙却沉下僚,有志不能伸,有力无处使。可是李白天生的自信在他低沉之时拉了他一把,大笔一挥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多么令人振奋的读后感!我想,无论处于什么境况,首先都要有李白这种满满的`自信!

  我喜欢李白的豪迈。那潇洒澎湃的语言,犹如黄河般奔腾壮阔。没有什么需要担忧的,即使千金散尽,它还是能够再次得回来。这样的豪迈,你我谁能比肩?诗人的心中一定奔流着滔滔不绝的大江大河,气势滔天绝不可挡,才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实在是太欣赏李白的豪迈了,为我平日稍受委屈便抱怨丛生,为我偶尔小得小失而浮躁不安,为我心中所求不得而抑郁不已。你看,种种烦恼算什么呢?将进酒,杯莫停啊!李白在邀你尽情痛饮三百杯呢!我抚摸着诗句,如果能有幸与诗仙共处一个时代,举杯共饮是多么畅快啊!

读《将进酒》有感2

  中学时代读《将进酒》,背得烂熟。折服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概,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

  时至今日步入老年,再读《将进酒》,更理解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无奈。

  如果以是否“得意”为界划分每个人的人生,我觉得可以分为“得意时段”、“平淡时段”和“失意时段”,分别反映“有”意、“无”意和“反”意的.三种情况。

  除去因有较好的修为,可以压制物欲、安于困苦、苦中作乐,换得精神富足的情况外,一般人的“得意”是与物欲的满足相联系的,所以诗人建议“得意”时要多喝酒。这种“得意”时段一般相对较短。一次两次吃鲍鱼鱼翅,可能觉得“得意”、幸福,天天吃的话肯定腻烦,“得意”也就转到了“平淡”;甚至吃得没胃口不舒服,吃得太多得了各种疾病,更是转到了“失意”。

  东汉古诗中有“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的句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再往下思考,每个人似乎更应该在不同时段里培养自身修为,抛弃物欲,不以物喜,不求“得意”,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任何得失。这才是更高的境界。

读《将进酒》有感3

  生活好像是在品一杯茶,又像是夜深人静时,笼罩在柔和中看出首诗,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试看,人间有多少人,胸无半点志向,只是浑浑噩噩的活了多少年;也有的人刚踏上社会,不能说无雄心大志,但稍遇挫折,便哀叹“既生瑜,何生亮”,而一振不蹶。他们的沉沦丧志,归根到底,是没有能把握住自身存在的价值。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活着,起码得有这样的自信,在任何挫折失败面前,敢于逆风行船,不屈不挠,沉着奋战,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王,勾践称为阶下囚,但他不干屈服,忍辱负重。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战胜了吴国,在历史上留下了“卧薪尝胆”这一美谈。这就是一个实例。

  在一定意义上,“天生我材必有用”还体现在成才目标的自我调节上。一个人能否成才,固然需要树雄心、下苦功,但能否正确的确立成才目标,也有着重大关系。齐白石30岁前当木工,师傅骂他连刨口都磨不平,后来他该学国画,成了一代国画大师。还有道尔顿、契诃夫等例子。

  人物,他失败次数之多是令我们难以想象的,若换做一般人,大概尝试了几次,失败了几次,就撒手不干了,但爱迪生坚持下来了,因为他相信失败只是暂时的,他相信下一次会成功,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是,他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没有因失败否定否定自己,他的坚持,他的自信,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赞叹。不必怨天怨地,踏实地做好自己;不必伤心苦恼,微笑面对下一次,成功总会来临。

  功名利禄,素来为人所恶,却又是素来为人所求的的,有用之材,不为其所苦。“人生得意须进欢,莫使今樽空对月”。追求自己所爱所好,不为身外之物忧心劳神,只为在失败的过程中得到其以外的乐趣。不用在意结果,纵使千般无奈万般愁,依然“人生乐时直须乐”。只专心做自己喜爱的事,在某一方面自己做不好,不热衷,但在另一方面,总会发现自己所想,自己所喜欢并且能将它做好的事情,并确定其为自己的最终目标,为之而不懈努力,就能有上有所成就,李煜,一代亡国之君,可以说,他没有做君主的才能,致使一国沦陷,自己也成为了阶下囚。但他却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朗朗上口的辞赋,亡国之前的词绮丽柔靡,亡国后的冷清凄凉,极富感染力,表露出他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他写词的才华,令人注目。若非生在帝王之家,李煜也许能成为一代词人,留下更多歌风咏雪的著作。李煜在作词上的成就,表明了他对事物的喜爱,并将它们以词的形式表现出来,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以求得心中的平静,虽不能“人生得意需尽欢”,也能找到自己所爱之事,寄托自己的忧思。

读《将进酒》有感4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以豪放、激昂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悲凉。

  这首诗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首先,它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有无尽的时间和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才发现时间过得太快,而我们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机会。

  其次,这首诗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短暂,我们应该如何度过呢?是追求名利、金钱和权力,还是追求自己的内心和真正的幸福?我认为,我们应该追求自己的内心和真正的幸福,而不是被名利、金钱和权力所束缚。

  最后,这首诗也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豁达情怀。尽管面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人并没有感到绝望和无奈,而是以豪放、激昂的笔触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这种豪情壮志和豁达情怀也让我感到震撼和感动。

  总之,《将进酒》这首诗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和思考,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关注人生意义,同时也让我更加欣赏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豁达情怀。

读《将进酒》有感5

  说起将进酒,就不得不提前一个人,那就是诗仙‘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等,都出自他之手,他为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他的诗以逍遥自在着称。而诗圣‘杜甫’的诗,却大多悲壮。所以,我比较喜欢李白的诗,特别是《将进酒》,给人一种豪情壮志的感觉。

  首先,就要从开头开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听,就给人一种豪情壮志的感觉,由此,他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不要气馁,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告诫人们人人都要得意的时候,不能骄傲,要顺其自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意要告诉人们不能太注重钱财,不管有多少钱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有多少终究是身外之物,倒不如好好珍惜自己的才华。‘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说明了李白心中的.无奈。‘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现了人不能太注重钱财,倒不如长醉不复醒,但谁又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借曹植,来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可谓心之豪情大发。

  我们说不出李白的豪情壮志,说不出他的逍遥自在,他看破红尘,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李白乃一代名诗人,李白深刻的写出自己的豪情壮志,用将进酒来抒发自己心中之情。望《将进酒》能流芳百世。

读《将进酒》有感6

  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为每个国人所自豪。在五千中华文明的历史中,许多诗人留下了无数为人赞叹的诗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骆宾王的《咏鹅》是每个小朋友成长记忆里最先铭记的一首唐诗,成为传颂的经典。

  我还在鹦鹉学舌的幼儿时期,几乎会被唐诗熏陶,爸爸妈妈为我会背《静夜思》、《画》、《登鹳雀楼》、《绝句》等唐诗而感到骄傲。

  上小学后,在老师的`教授下,我逐步学习了许多唐诗,渐渐理解了诗的意思,优美的诗句吸引了我,从这时起,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唐诗。唐诗丰富多彩,浪漫写意,博大精深,许多经典的诗句在民间都广为流传,就连农村掉了牙齿的耄耋老人都能吟诵两句,可见唐诗影响非凡。

  我喜欢王维的诗,喜欢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田园风格;

  我喜欢杜甫的诗,喜欢他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诗风;

  我喜欢白居易的诗,喜欢他平易通俗,形式多样的诗句。

  但众多唐诗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李白的诗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是唐朝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作神思千里无疆,文词自然流畅,飘逸豪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文极为工整,正所谓“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假期里,我和爸爸一起学习了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语气大气磅礴,气势宏伟,有很强的渲染力,体现了李白洒脱的豪迈之情。《将进酒》是爸爸最喜欢的一首诗,爸爸还要求我理解全诗的意思,并通篇背诵。

  将读“qiāng”,将进酒是请喝酒的意思,是一首劝酒歌。诗人李白同自己的好友元丹丘、岑勋一起登高喝酒而作的诗。

  这首诗主要写了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抒发自己的激愤情绪,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诗人李白一方面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并非大言不惭,而是积极进取精神的自然流露,实为壮志;另一方面显示出为了实现抱负,广结有识之士,为朋友慷概解囊,轻财仗义,挥金如土,及时享乐的豪情气概。

  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多么大气豪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多么潇洒自信;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多么气度非凡;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多么豁达乐观。

  读了这首诗,我体会到人生不可能一路平顺,但当你遭遇坎坷,还能淡笑风生,还能有宽阔的胸怀,是多么伟大的气度!我要学习诗人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对生活充满信心,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也要拿出拼搏的精神。同时,人生易老,所以我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将进酒》有感7

  许多年前我就读了李白的《将进酒》,并且很快就背下来了。这种歌行体诗歌,虽然不像律诗绝句那么工整,简洁,但比律诗、绝句更自由活泼、畅快淋漓。在自由和畅快的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愁绪、自信和才气。一次又一次地感慨着:“有才气,真好。”

  将进酒,无非就是劝酒词。这种家长禁止、老师批评、配偶反对、社会声讨的行为经李白一说一写,竟然能成为千古绝唱。俗人喝酒喝多啦,只能是酒鬼,能睡、能吐、能哭、能笑、能骂人、说废话、发酒疯。李白喝多啦,却能“斗酒诗百篇”万人传颂,把自己喝成“酒中仙”。这种境界,只有李白这种有大才的人才能达到。有才气,真好。酒,就成了他表现才气的催化剂。

  一般人喝酒浇愁发牢骚吹嘘自己,往往挺烦人的。可李白不是一般人啊。有这分非凡的才气撑着,人家怀才不遇喝也有情可原愁也愁之有理。人家“会须一饮三百杯”是豪放;“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气势;拿“五花马,千金裘”换美酒是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家连歪理邪理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连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和“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都能成为“将进酒,杯莫停”的理由。不但堂而皇之写,而且还能如此深入人心,令许多人读出许多感慨,引起许多共鸣,人家连头都是纵穿古今的“万古愁”。有才气,真好。怎么做都对,怎么说都有理。

  自然我们今天也不用上什么万古愁啦,只有找准目标,持之以恒,努力提高自己的才气,各种展示平台都欢迎我们光临,胆气和自信也会随之而来,大量粉丝也会蜂拥而至,我们就爱怎么豪放怎么豪放,爱怎么潇洒怎么潇洒。李白的《将进酒》早已告诉我们:“有才气就有实力,有才气就有魅力。”有才气,真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读《将进酒》有感8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欣赏豪迈之情,喜欢浪漫瑰奇,于是便喜欢上了青莲居士笔下的飘逸豪放。深深痴迷于深深烙在脑海里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如时光飞逝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苦短以至青丝朝暮白如雪。这是何等的情愁浓重,又是何等的悲哀啊?岁月是复杂而漫长的,却也是简单而短暂的。每一个瞬间的经历与感受如昙花一现,珍惜每分每秒的美好又是多么重要。我们无须活在昨日里悲伤困惑,也不要为了明天而苦苦等待,我们只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留住每一刻的经历,无论是苦亦或者是乐。

  从古至今,功名利禄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身外之物,又是多少人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去追求的方向?倾尽所有去争夺功名利禄,放弃仁义道德,甚至违反法律法规……到最后只落得追回莫及而郁郁终生。为了功名利禄抛弃了一切,也只能换得被一切抛弃的结果,又有什么意义呢?而诗仙李白在面对“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时,还是选择了“诗酒自适,浪迹天下”。功名利禄不是他的追求和向往,所以此生宁愿纵酒天涯,而人们为何就不能如青莲居士一般有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般的豪放洒脱呢?淡泊名利,才能体会到人生中不一样的精彩。

  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千百年来激励着不计其数的中华儿女。而现在的你可能正被残酷的现实压的`喘不过气来,但是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见彩虹呢?与其为了现实而愁眉苦脸,怨天尤人,倒不如勇敢地去直面残酷而又黑暗的现实。我们都需要坚信:天地造就出来的人,必定有他的用处,天下没有无用之人,即使千金散尽了也一定会重新再来。要相信,抵挡过狂风大作,冲过大雨滂沱,,走过暮雪皑皑,迎来的一定是阳光明媚。坚定不移地向前方迈进,相信自己,最终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鸣鼓响饮食如玉又有何珍贵的呢?当时的李白对于那些结营私党,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表示浓厚的鄙夷,对于那些人的黑暗卑污的行径深表憎恨,所以宁愿用酒醉来麻痹自己逃避世事,但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他想要建立立业来成就自己。于是便在这矛盾中徘徊交错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就如许多人一样,在面对现实的黑暗与残酷时,只会选择“把酒言欢”而不愿清醒。整日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纠结徘徊,以致渐渐感到迷茫,陷入痛苦。总是幻想着借酒消愁,可酒醉真的能消愁么?不,那不过是一种逃避的做法,酒醒了之后仍然需要面对现实。而我们更加应该以清醒的状态去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和挫折,迅速地摆脱困境走出矛盾,越战越勇,永不言败!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无奈,现实总是在冲垮那微弱的自信,截断涌流的坚强,让我们不禁去怀疑自己的存在是否有意义,总是一味地埋怨人生的不公而不愿继续前行,总是在逃避着伤痛,让时间把伤痕隐藏起来。其实,真正的解脱是勇敢去面对那些“不公平”,这样才能坦诚地生活。

  细看一本小说,欣赏一篇诗文,选取一段文字,书写自己的人生。“将进酒,杯莫停,”静待与好友知己畅聊过往。

读《将进酒》有感9

  生活好像是在品一杯茶,又像是夜深人静时,笼罩在柔和中看出首诗,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试看,人间有多少人,胸无半点志向,只是浑浑噩噩的活了多少年;也有的人刚踏上社会,不能说无雄心大志,但稍遇挫折,便哀叹“既生瑜,何生亮”,而一振不蹶。他们的沉沦丧志,归根到底,是没有能把握住自身存在的价值。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活着,起码得有这样的自信,在任何挫折失败面前,敢于逆风行船,不屈不挠,沉着奋战,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王,勾践称为阶下囚,但他不干屈服,忍辱负重。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战胜了吴国,在历史上留下了“卧薪尝胆”这一美谈。这就是一个实例。

  在一定意义上,“天生我材必有用”还体现在成才目标的自我调节上。一个人能否成才,固然需要树雄心、下苦功,但能否正确的确立成才目标,也有着重大关系。齐白石30岁前当木工,师傅骂他连刨口都磨不平,后来他该学国画,成了一代国画大师。还有道尔顿、契诃夫等例子。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点也没有错,此路不通硬要走,只能是到处碰壁。愿我们所有的人在人生旅途中、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句话,确定目标,努力进取,为祖国、为社会做出贡献。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

读《将进酒》有感10

  作为一篇文学名篇,李白的《将进酒》激发了无数文化爱好者的情感共鸣。这首诗借着“将进酒”的旗号,畅想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每次读到这首诗,就仿佛能感受到李白那种豁达洒脱的气质和不羁的人生态度。

  在《将进酒》的前言中,李白自称为“谪仙人”,明显是在抒发自己的不满,似乎与他所处的人和事都不太相合。这种状态在《将进酒》中没有体现出来,相反,李白在这首诗中流露出的是激情、豪放和畅快淋漓的人生态度。李白认为,人生苦短,应该要尽情享受,畅饮美酒,流连于美景之中,放飞自我。

  在这首诗中,李白借助美酒,表达出对人生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盼。尤其是那句“人生几何?百岁之后富可敌国”,昭示了李白的人生态度。在他看来,寿命有限,应该要把握好每一天,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不畏艰险、积极向上。即使在悲欢离合之中,有美酒相伴,也要乐观面对。

  此外,《将进酒》中还充满了歌颂之情,李白手到擒来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韵。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这句话所说的,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就能够跨越所有障碍,攀登高峰,勇往直前。

  从整体上来看,《将进酒》深深地吸引了我,激励了我的人生信念。我认为,李白描绘的豁达不羁的人生态度、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描绘的自然美景,描绘丰富、充满生命力,对于那些对生活充满期望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榜样,更是一种启示与鼓舞。

  总的来说,《将进酒》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它让我感到温暖、感到生命的美好。李白的思考、李白的哲学、李白的人生态度都对我影响极大。每次读到这首诗,我都会被它那充满热情、奋斗精神的字里行间所感染,一切懦弱与惧怕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对于美好生活与未来的追求。

读《将进酒》有感1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怀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本诗的前两句有着宏大的气势,巨大的力量。两组排比句,用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比喻时间的流逝,用镜前白发暮成雪的夸张手法指出了人生的短暂,一开头便使读者被这种气势所深深感染。

  从“人生得意须尽欢”到“请君为我倾耳听”这一段,李白笔锋一转,写出了酒筵上欢乐、豪放的场景。人生只要“得意”,就应当纵情欢乐,千万不要让金樽空对明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万的金钱散去还会回来,为人今天的欢乐,赶快烹羊宰牛,喝他个痛快。这种令人心醉的场面,充分体现了盛唐景象,也表现出了李白强烈的.自信和豪迈的举止。接着“将进酒,杯莫停”,把狂放之情推向高潮,李白与岑勋、元丹丘二位好友推怀换盏,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甚至,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显然我们可以相信这首诗就是这样在酒席上倾吐出来的真正的肺腑之音。

  从“钟鼓馔玉不足贵”到结尾,写出了李白心中的激愤之情: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不足为贵,最好的是长在醉中永远不醒;古往今来的圣人贤者都默默无闻,只有那些善于饮酒的人长留其名。他举了曹植当年宴客,专门买万钱一斗的好酒的例后,说,我们今天聚会也不应该吝啬钱财,应该把世人追求的五花马,千金裘都拿出来换酒喝,要喝个一醉方休,同消这万古之愁。诗人的愁是什么呢?当然是怀才不遇之愁,忧国忧民之愁了。

  这首诗感情充沛,正如波涛汹涌的大河,势不可当一泻而来。文中感情又由悲转乐,由乐而狂放,又由狂放转为激愤,最后归结于深沉的悲愁。真是大起大落,而又无人工雕琢的痕迹,完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令人产生深切的共鸣。作者在诗中还大量使用了夸张的笔法,不仅有“黄河之水天上来”、“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这类夸张的数字,这同样体现了李白豪放的性格。本诗的句式上以七言为主,又间以三、五、十言句,使节奏的变化与感情的起伏跳跃完全一致,这表现了诗人在语言运用上的高超技巧。

读《将进酒》有感12

  许多年前我就读了李白的《将进酒》,并且很快就背下来了。这种歌行体诗歌,虽然不像律诗绝句那么工整,简洁,但比律诗、绝句更自由活泼、畅快淋漓。在自由和畅快的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愁绪、自信和才气。一次又一次地感慨着:有才气,真好。

  将进酒,无非就是劝酒词。这种家长禁止老师批评配偶反对社会声讨的行为经李白一说一写,竟然能成为千古绝唱。俗人喝酒喝多啦,只能是酒鬼,能睡、能吐、能哭、能笑、能骂人、说废话、发酒疯。李白喝多啦,却能“斗酒诗百篇”万人传颂,把自己喝成酒中仙。这种境界,只有李白这种有大才的人才能达到。有才气,真好。酒,就成了他表现才气的催化剂。

  一般人喝酒浇愁发牢骚吹嘘自己,往往挺烦人的。可李白不是一般人啊,有这分非凡的才气撑着,人家怀才不遇喝也有情可原,愁也愁之有理。人家会须一饮三百杯是豪放;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势气;拿五花马,千金裘换美酒是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家连歪理邪理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连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和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都能成为将进酒,杯莫停的理由。不但堂而皇之写,而且还能如此深入人心,令许多人读出许多感慨,引起许多共鸣,人家连头都是纵穿古今的万古愁。有才气,真好。怎么做都对,怎么说都有理。

  自然我们今天也不用上什么万古愁啦,只有找准目标,持之以恒,努力提高自己的才会成功的自信,对待下一次的考验。爱迪生这位人们耳熟能详的伟大人物,他失败次数之多是令我们难以想象的,若换做一般人,大概尝试了几次,失败了几次,就撒手不干了,但爱迪生坚持下来了,因为他相信失败只是暂时的,他相信下一次会成功,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是,他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没有因失败否定否定自己,他的坚持,他的自信,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赞叹。不必怨天怨地,踏实地做好自己;不必伤心苦恼,微笑面对下一次,成功总会来临。

  功名利禄,素来为人所恶,却又是素来为人所求的的,有用之材,不为其所苦。“人生得意须进欢,莫使今樽空对月”。追求自己所爱所好,不为身外之物忧心劳神,只为在失败的过程中得到其以外的乐趣。不用在意结果,纵使千般无奈万般愁,依然“人生乐时直须乐”。只专心做自己喜爱的事,在某一方面自己做不好,不热衷,但在另一方面,总会发现自己所想,自己所喜欢并且能将它做好的事情,并确定其为自己的最终目标,为之而不懈努力,就能有上有所成就,李煜,一代亡国之君,可以说,他没有做君主的才能,致使一国沦陷,自己也成为了阶下囚。但他却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朗朗上口的辞赋,亡国之前的词绮丽柔靡,亡国后的冷清凄凉,极富感染力,表露出他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他写词的'才华,令人注目。若非生在帝王之家,李煜也许能成为一代词人,留下更多歌风咏雪的著作。李煜在作词上的成就,表明了他对事物的喜爱,并将它们以词的形式表现出来,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以求得心中的平静,虽不能“人生得意需尽欢”,也能找到自己所爱之事,寄托自己的忧思。

读《将进酒》有感13

  这世间有天赋绝伦的将领,他们年轻,不仅志向远大,还璀璨夺目。但是也有一种将领,这一生都没有扬名的时刻,他们永远背对苍穹,眼里只有自己脚下的方寸土地。

  尹昌,作为一个非常有“气魄”的男人,初见沈泽川就差点熏晕了沈泽川满屋子的手下,他满嘴脏话,市井气息浓厚,不看兵书,兵法全是自己琢磨的,当了多年的兵,从来都没什么名气。年纪大了,却成了将军。他自认既没有“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能力,也没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雄心。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苍老的、有点狡猾的、不怎么讲道理的.人,代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正。

  城门打开的那一刻,尹昌再次感受到了身躯里奔涌的战意,那是他燃烧至今的欲望。他看不到朝他袭来的苍老,他还是这样年轻,澎湃起的热血使得他拔刀的速度根本没有变慢。赢一场!即便他不是名将。

  他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便竭尽全力使出来,不藏私,所以愿意指点海日古;他明白自己年纪大了,没必要和年轻人争来之不易的机会,所以不介意霍凌云抢功;他明白年轻的自己有多错,对自己的妻儿有多内疚,所以耐心地引导费盛,怕费盛走错了路;他明白关上那扇门,他就再无活下来的机会,他不再乎自己的活,但在乎城内所有人的活,所以他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击。他是个明白人,但这个明白,是他用了大半辈子一点点学来的,也是他那么希望费盛和那些年轻人能好好生活的原因,因为,这是他吃了半辈子的苦才懂得的道理,同样的苦就不要让别人也继续尝了。哪怕不是名将,哪怕没有壮志雄心,一个将军能够做到的,尹昌都做到了。赢一场,即便不是名将!

读《将进酒》有感14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光也如这般的一去不返。“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苦短。我们应该懂得去珍惜。如今的我们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更要努力奋斗拼搏。“劝君吸取少年时。”我们不该为了一时的贪玩而失去了我们自身的前程!

  谪仙李白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励志着多少中华儿女。天下没有无用之人。不需因一时的失败而去否定自我。人生在世。想要成功。怎能不经历挫折。怎能不会有失败。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因此我们与其对着不如意的事而愁眉苦脸。不如满怀信心的去面对下一次考验。肯德基创始人山德士就是如此。他经历了一千零九次的失败换来了一次成功。证明了65岁创业并不晚的精神。这是现在多少人不能够做到的。许多的人为了一两次的失败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以为自己的人生充满了黑暗。毫无光明。为何不学学像山德士这样的精神。不因失败而否定自己。继续自己的坚持。自信。踏实的努力下去。用自信的微笑面对下一次。成功就在前方!

  古往今来。功名利禄向来是许多人们追求的方向。为了这些许多的人们愿意放弃仁义道德。违反法律。。得到了暮年之时后悔莫及郁郁终生。这是何必呢?何不像青莲居士所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今樽空对月呢?

  在这复杂而漫长的人生中。每一瞬的感受与经历又是如此短暂。昙花一现。既然过去我们无法改变。未来无法预料。那么珍惜现在的美好便更显得不可或缺。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踏实。生存本身就是一种上天的恩赐。于其上的形态各异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不过是空气中的几缕芬芳。不如用一种平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命运劫数。挖掘其间每一点快乐与珍惜生命的缤纷。

  每个人都有一个如李白说的`“金樽”。只是智者们把它倒满对月酌饮。而庸者们却在月下看着空空的被子胃然生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匆匆来匆匆去。人生何须争夺太多?追逐太多?为了所谓的虚名而劳累伤神大半身。错过美好的风景。李煜作为一名亡国之君。可以说他没有治世之能。而在他的人生中又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朗朗上口的词赋。他的写词才华令人注目。若非他生在帝王家或许会成为一名如谪仙那样的一代诗人吧!李煜作词表达出了他的心境。抒发自己的感慨。虽不可“人生得意须尽欢”也是找到了可寄托自己忧思的事。

  金钱。权利。难道这些就能够体现出自身的才能吗?“钟鼓馔玉不足贵。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一代诗先。被小人暗算。被皇帝逐出京城。可是他并没有消沉。而是抱着一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和一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心态。为后人留下不知多少不朽的诗作。难道这些比不过金钱。权利?“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不正是李白成就诗仙的拔尘的人格和蔑视权利富贵的一种傲岸精神吗?让我们相信自我的才能。向着梦想前进。不为身外物的羁绊。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选择对的路走下去。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

读《将进酒》有感15

  趁这次暑假时期,我阅读了大量的世界历史与中国最美传世诗词:岳飞的《满江红》;曹操的《短歌行》;还有王昌龄的《出塞》。可我却喜欢盛唐时李白所写的《将进酒》。

  《将进酒》不仅仅反映了盛唐时的繁荣气象,也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化,表现出李白蔑视权威,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这句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实的是黄河之水滔滔东去;虚的是永不复返,借此比喻人生短暂,光阴失去了就如同黄河之水永不复返!"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岁月流逝是如此的迅速,莫等闲啊!白了少年头,白空悲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真短苦啊!我们应该开怀痛饮,不辜负这“金樽对月”的美好时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承接了“人生得意”,只有如此,方才能见得诗人高歌,何等痛饮,何等淋漓。

  “岑夫子,丹邱生”开始,诗人情绪已十分高昂,接踵而来的是急促激越的曲调。“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几句话强烈地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与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纵观今古,得出了自己对命运感悟,对现实有了更深的`愤概和蔑视。“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主人何须言少钱,径须估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当年的曹植面对政治上的失意,只能借酒消愁,诗人李白在消愁时更进了一步,那就是睥睨现实,傲然挺立。虽然谁都知道“万古愁”根本无法消除,但是诗人仍然发出了“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慷慨高歌。

  这就是李白的《将进酒》,他体现出了李白对权威蔑视情感。

【读《将进酒》有感】相关文章:

读《美术》有感09-07

读《活着》有感09-03

读《心态》有感09-01

读《文化苦旅》有感09-02

读《鸟奴》有感09-10

读《人性的弱点》有感08-26

读《爱的教育》有感08-15

读《手斧男孩》有感08-25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9-04